劉協背著手,略顯無奈。
“如今曹操、劉備俱向朕索要冀州牧一職。”
“依楊愛卿之見,該給誰更好。”
楊彪一捋胡須,眉頭緊蹙,沉聲分析道:
“如今劉備勢大,曹操勢弱。”
“按說該給曹操,只是怕給了,引得劉備那邊面子上不好看。”
“況劉備手下人,面善心惡,手段狠厲。”
“萬一得罪,指不定其又要使什么絆子。”
劉協忙問:
“若朕執意給曹操,可否引得曹操擁護,為朕相抗劉備?”
“彼若愿扶朕之青云志,朕不惜放權與他。”
“縱是其為霍光,朕亦在所不惜。”
楊彪緊皺眉頭,搖了搖頭。
“曹操此人,世之奸雄也。”
“不是我等輕易能夠駕馭的,就怕曹操當不了霍光。”
“反倒要做王莽、梁冀。”
微微一頓,又分析道:
“至于劉備,此人志向不小,絕非是愿意屈居于人下的。”
“況其同為皇族宗室……”
楊彪不敢再往下說,不然就大逆不道了。
他的言外之意就是,劉備有兵有權有地盤,手底下還一幫忠心耿耿的兄弟
兼之他又姓劉。
若換作曹操來,搞不好還得當個周文王過渡一下。
而劉備甚至連過渡都不需要過渡,直接就名正言順了。
“……嘶。”
劉協倒吸一口涼氣,如芒在背,后脊發涼。
他第一次在曹劉底下感到如此害怕。
他曾親眼目睹自己的皇兄是如何被董卓廢黜,從皇位上拉下來的。
劉辯已經被狠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,劉協并不想步他的后塵。
“楊愛卿,朕也知此次曹操、劉備共爭冀州牧一職,是二人的互相試探。”
“但依朕看來,兩人未必能在短時間打起來。”
“依愛卿之見,朕當如何在這場斗爭之中明哲保身?”
劉協慌忙問。
楊彪沉吟半晌,才緩聲說道:
“依老臣看來,陛下不妨誰都不給。”
“令其承制拜假即可。”
何謂承制拜假?
“承制”的意思,就是秉持皇帝的旨意。
“拜假”的意思,就是授予官職。
當然事實上,皇帝并沒有這個意思。
這只是軍閥們私自封官的一種借口而已。
因為像州牧這種官職不是軍閥的,是朝廷的。
接受者,理論上和皇帝建立了君臣關系。
承制拜假在漢末三國尤為流行。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豫州。
豫州巔峰時期,竟然同時出現了三個“豫州刺史”。
分別是劉備、郭貢、孫賁。
劉備的豫州刺史就是陶謙自己表的,沒有官方承認。
孫賁則是袁術表的,也沒得到官方承認。
郭貢倒是朝廷封的,有官方標志,不過是李傕、郭汜控制的朝廷。
劉備與陶謙,孫賁與袁術,都屬于承制拜假,軍閥自嗨。
這種行為本身是損害皇權,降低天子威嚴的。
但既然有了先例,眼下劉協為了在曹劉爭斗中明哲保身。
也只能是默許二人的承制拜假了。
無奈之下,劉協最終只能是默許曹操、李翊同時為冀州牧。
最麻煩的事兒算是解決了。
可接下來還有一大堆封賞,等著劉協來批閱。
雖然劉協知道這些封賞算是曹劉走的形勢,做面子功夫。
但人家肯做,至少是間接承認了自己這個有名無實的天子。
該封賞就封賞罷,反正劉協也不敢說拒絕。
可這僅是批閱封賞,都仍令劉協頭大不已。
首先便是曹操,
這老賊竟要求恢復丞相制度,請求進位丞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