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,下邳。
卻說劉備在封賞完底下官員之后,將北方諸事務盡數付權于李翊。
同時,又將劉曄、荀攸等一眾奇謀之士,盡數派往北方輔佐李翊平定河北。
徐州的人手官員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。
主要隨著劉備地盤的急速擴張,各行各處多有空缺。
兼之劉備又在徐州興立學校,博求儒術。
對名士的需求與渴望,來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。
于是,劉備在下邳辦了一個宴會,邀請天下名士齊來赴宴。
說是宴會,倒不如說是求賢令。
其實求賢令,早在李翊主政徐州之時,便開始搞了。
幾乎是每年就舉辦一次。
期間,許多逃離徐州的避亂的人才,諸如步騭、徐奕等人,都紛紛回到了家鄉。
但仍舊因為北方戰事未定,兼之山遙路遠,許多人才不愿意來。
如今的徐州,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,早已恢復了戰前的生產力。
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,萬物競發的景象。
最最重要的是,徐州的政治局勢已經基本趨于穩定了。
從戰略上講,北有青州為蔭蔽,南有淮南阻強敵。
西有泰山、魯沛作緩沖,東邊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無所顧慮。
加上徐州雄厚的軍事實力做后盾。
有著這樣穩定強大的政治環境,使得劉備此次搞的“招賢宴會”比之往年格外熱鬧、隆重。
正如歷史上,許多人看上了荊州穩定的政治環境,才紛紛跑去那里避亂一樣。
同樣的,許多外地、或本就是北方的名士,都紛紛來到徐州赴宴。
……
車騎將軍府大排筵席,款待四方名士。
只見廳堂之上,錦帷高掛,燭光搖曳。
席間陳設珍饈美饌,香氣四溢。
劉備身著錦袍,披戴紫綬,端坐主位,面帶笑意。
舉起酒盞,謂底下賓客道:
“今日得諸位高賢光臨,實乃劉備之幸!”
“請諸位滿飲此杯,共敘天下大事!”
席間名士紛紛起身,舉杯應和。
宴會已經開始,該來的賓客基本到齊。
忽有人報,府外又有賓客至。
或有人道,車騎將軍親自設宴,來客遲到當是他的不是。
不若拒之于門外,好立下個規矩。
劉備卻道:
“今日設宴,正為邀請天下名士共襄盛舉。”
“又何必區分先來后到?”
“快請入見!”
須臾,門外走進來一位拄著藜杖,身著白衣的老者。
其身后跟著一位器宇軒昂的年輕人,以及兩名童仆。
劉備見是長者,便避席下來見禮。
視其人,松形鶴骨,器宇不凡。
乃整容見禮,朗聲說道:
“敢問老先生名諱,從何而來?”
老人笑道:
“老朽司馬徽,字德操,乃潁川陽翟人也。”
劉備聞言一驚,忙道:
“公莫非水鏡先生乎?”
司馬徽笑曰,“正是鄙人。”
劉備連忙說道:
“吾久聞水鏡先生大名,遂差人拜謁。”
“但多因先生游蹤不定,而不得相見。”
“今日水鏡先生親至下邳,使備得拜尊顏,不勝萬幸。”
“快請上座!”
言訖,劉備連忙將司馬徽請入上座。
分賓主坐定之后,劉備便跟司馬徽噓寒問暖起來。
稍微聊了兩句,劉備才知道。
司馬徽本住在潁川,受戰亂影響,舉家搬遷去了荊州。
劉表知其才能,想要將之征用。
但司馬徽卻篤定其不能成事,故每每劉表問及政事之時。
司馬徽多緘口不言,并不談論時勢。
這時間一長,劉表也認定司馬徽是徒有虛名,不再重視于他。
司馬徽這才得脫劉表掌控。
兼之又聞說北方戰事已定,政局也趨于了穩定,所以干脆又從荊州搬了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