乃匆匆忙忙將之拿來給李翊看,李翊一驚,嘆道:
“此非吾之所愿也!”
遂命人收葬袁譚尸體,以上賓之禮厚葬了。
進城之后,照例打開府庫,先賞軍士,后撫民眾。
既收復安平,李翊仍留安平太守據守安平。
然后立刻率兵北上,去“收復”博陵、中山。
卻說袁尚自棄了河間,西遁至博陵后,本想坐觀時變。
可聞說李翊已經領兵打來了,又驚又詫。
暗道李翊進兵何以如此神速?
后方郡縣無數,李翊是如何一一將之拔除的?
答案是,李翊并沒有將之拔除。
現在的冀州多數郡縣,都持觀望態度,保持著中立。
等于說李翊雖然一連“收復”了河間、安平等地。
但這些地盤仍然擁有相當高的自治權。
而李翊堅信,只要擊敗二袁兒,這兩個最大阻力。
這些還在觀望的郡縣,自然會乖乖投降。
眼下冀州三股兵團混戰,他們身為郡守,只想著保全自己的官位,或是自己的子民。
犯不著為了誰去得罪另一家。
至于部分忠于袁氏的舊臣,眼下袁氏自己的嫡庶之爭都忙不過來,哪里分得清細?
所以李翊進兵十分神速,只盯著你袁兒打。
其他郡縣只要不攔路擋道,犯不著奪他的官位,搶他的城池。
于是,個個郡縣都展現了異常的默契。
全都冷眼旁觀李翊的軍隊,在境內自由穿梭,并不加以阻攔。
袁尚手中兵馬極少,正思索該如何抵擋李翊大軍之時。
人報幽州刺史袁熙,率兵兩萬,趕來支援。
袁尚大喜:“真吾二兄也!”
于是,親自率眾出迎。
兄弟相見,立馬抱在一起痛哭。
哭訴家門不幸,又嘆妻兒老母俱陷于賊軍之手。
“今李翊兵鋒來得急,顯甫不妨隨我回幽州去,暫避李翊大軍鋒芒。”
袁熙向袁尚提出建議,暫時放棄冀州。
目前的冀州,任誰都能看出來,它已是曹劉二人的掌中之物了。
尤其是冀州軍民,已經展現出了明顯的疲態。
之前遠征河南,就已經把河北人累得夠嗆。
如今在河北本土作戰,更是令冀民大困,苦不堪言。
都盼望著戰事早點結束。
所以即便袁尚現在打著袁氏的旗號,也很難得到一呼百應的效果。
若是強征百姓入伍,又只恐適得其反。
袁尚只得從其言,先與袁熙匯合部眾,共計三萬人左右。
舍了冀州,逃亡幽州涿郡去了。
至涿縣時,袁熙又勸袁尚道:
“目今大敵當前,還請顯甫放棄私仇,團結兄弟,共御外敵。”
袁尚面色大慚,只得說道:
“此前吾與顯思與河間大戰,被李翊率兵鉆了空子。”
“我逃往博陵,顯思逃往安平。”
“李翊先是去的安平,如今復來征我,必是顯思已遭其害也。”
袁熙聞言,只得無奈嘆了口氣。
感慨袁家到底是如何從雄踞四州之地,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來的?
“既然兄長已遭毒手,不妨請元才領兵過來襄助如何?”
袁熙又提出,聯合并州高干,一起來阻擋李翊兵鋒。
袁尚憤慨說道:
“此前吾勢窮之時,本想投并州暫避鋒芒。”
“不想高干此賊,枉為我袁氏之甥,竟出兵阻我去路。”
“不許我入境,焉有此理乎?”
原來,此前袁尚在李翊手上敗了一陣之后,先去并州求援。
但當時的并州已經落入馬超之手,高干、呼廚泉至少名義上已經投了馬超。
眼下馬超鋒芒正盛,高干、呼廚泉俱不想在此時與之撕破臉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