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瑩眸中難顯失落之情,嘆道:
“治兒這孩子打出生起,就鮮少陪在父親身邊。”
“您難道打算又離開他一年嗎?”
李翊臉上略顯慚愧,謂二女道:
“就有勞兩位夫人多費心思了。”
“我不在時,可多多教導治兒,勿使其害病落傷,我便心滿意足。”
李翊的思想符合傳統中國父母的思想。
即“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,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。”
基于這個思想,故李翊的二子取名“李平”。
李平乃庶出,妾室桃紅所生。
平者,
小則平和順遂,家庭和諧。
大則社會穩定,百姓安樂。
同時它又有公平、正直之意。
《尚書》云:“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”
為二子取名李平,是李翊對這孩子個人品德的要求,也寄托了他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的期望。
“孩子都睡了嗎?”
李翊忽然問。
麋貞點了點頭,“適才桃紅帶著孩子們睡了。”
“那么……”
李翊開口。
“那么……”
二女睜大眼睛,望著李翊。
“……咳咳,行了,如不出意外,明日便走。”
“……嗯?呂布、馬超等人的兵馬還未至,夫君要去哪?”
麋貞、袁瑩皆是一奇。
“我大軍在章武會合,益德的糧草輜重亦是直接運輸到章武。”
“況且泉州渠、平虜渠已經開口,為夫得去監工。”
……所以……明日便走。”
“故乞今晚再聚一宿。”
二女面色一紅,頓時明白了,還于再問。
卻被李翊出聲打斷道:
“……好了,所有事務,吾俱已交代明白。”
“汝二人不必再問,把頭發盤起來。”
今晚的風兒甚喧囂。
……
次日一大早,李翊便收拾好行囊,往章武出發了。
一處閨房內,
妝鏡照云鬢,花顏姣好。
女子眼眸流轉,如清晰淙淙——
卻又蘊滿了心事萬千。
一侍婢輕步上前,小心接過梳篦,喚一聲:“小姐。”
“……適才郯侯已經出發了。”
甄宓眸光一深,隨即垂下眼去,思忖不語。
旋即從妝臺上起身,緩緩踱了幾步,望向天外的淺暉。
低眉凝眸,指尖輕輕交握,默默祈禱:
“敬祈天地,神明相佑……”
“佑他此行事事順遂,安然凱旋。”
那侍婢見此情狀,忍不住噗嗤笑道:
“……小姐,您這般對他上心,可他連道別都不曾來與您說。”
“只恐是落花有意,流水無情。”
甄宓嬌聲叱道:
“不得胡言,若無郯侯相護,我等一家俱難免于斯難。”
“丫頭頑劣,君侯厚恩,汝怎敢在背后編排于他?”
侍婢見甄宓惱了,這才低頭,連連賠禮:
“小姐莫氣,小姐莫氣,適才戲言耳。”
甄宓也不追究,只微作沉吟,叫她取筆墨來。
侍婢照做,甄宓提筆落墨,寫下幾行字,然后對她說道:
“……南星,汝將這份信交到兄長處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