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讓他發往母親處。”
這名叫南星的侍婢聽話照做,將書信交給了甄堯。
甄堯暗想,如今甄家與袁家的關系十分微妙,稍有不慎,便容易落人口實。
遂還是拆開了這封書信,原來信中竟是甄宓讓遠在中山的母親,籌措一批糧秣、鑌鐵出來。
以資李翊北征烏桓。
甄堯見此,乃找到甄宓,問其緣故。
甄宓乃為兄長解釋道:
“小妹十歲時,天下兵亂,百姓饑饉。”
“吾家中多有金銀珠玉,儲谷頗多。”
“故謂母親言:‘今世亂而多買寶物,匹夫無罪,懷璧為罪。’
“又左右皆饑乏,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,廣為恩惠也。”
“母親納我之言,廣施恩惠,故我甄氏得以常青于河北。”
“今河北易主,李冀州決意要與烏桓人決戰。”
“烏桓困邊久矣,若能舉家相助,誠為善事!”
甄堯聽罷,對妹妹敬服不已。
“難道你有此壯烈情懷,父親去后,兩位兄長又相繼離世。”
“承蒙李冀州照料,為兄才能在渤海謀得個功曹官差。”
“既然君侯要遠征遼地,必大征徭役民夫運糧。”
“我甄家在河北頗有人脈,應能相助。”
甄家在冀州是為富為仁,所以很得民心。
只要甄家開口,一定會有很多民眾參與到此次征伐烏桓的戰事中來。
當即,甄堯遣心腹之人,將甄宓的書信發往中山國。
時張氏為甄家主,既得兒女書信,當下即命人籌備牲畜、糧秣、鑌鐵。
又以家中童仆三千人,運送糧秣,發往章武郡。
張氏傾盡家中半數貲財,以資助此次李翊北征烏桓。
之所以如此做,一是因為感謝李翊在此次清算袁氏的活動中保護甄氏一族。
二是甄堯如今在渤海當差,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子,張氏自然將心血全都放在了這兒子身上。
資助李翊,就等于是交好兒子的上級領導。
應該的應該的。
三自然是交保護費了。
從古至今,
從地主豪強到商人資本家,哪有不向上面交錢的道理?
張氏操持一家,這點規矩還是懂的。
一時間,章武郡不僅得到了來自徐州的糧秣器械,還得到了來自中山國的援助。
李翊對于中山甄氏的慷慨解囊,自然倍是感激。
當即親自擬寫了一封書信,向張夫人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。
同時又命時任中山國相的高覽,親自登門去慰問。
太守級別的高官親自登門拜謝,這排面也算是拉滿了。
李翊投桃報李,命高覽多為張夫人大開方便之門。
凡有能幫之處,多多幫忙。
如有解決不了的,可以越過高覽,直接上報到他這一州方伯這里來。
又等了幾日,馬超、張繡、呂布的兵馬先后趕至。
李翊即命人大宰牛羊,犒勞遠道而來的諸位將士。
牛牛在軍中可不單單是填肚子用的。
它更起到振奮軍心、鼓舞士氣的作用。
所以一般出征前,或打了勝仗,亦或相持太久,都會殺牛犒賞軍士。
李翊親自出席,舉盞走過席間,逐一拜謝遠來的將軍們。
“張破羌,翊敬你一杯。”
李翊舉著酒盞,來到張繡身前。
張繡慌忙舉盞緩禮:
“……不敢不敢,郯侯請。”
此次河北、河南的大戰,因為張繡力戰有功,被升任為了破羌將軍。
張繡在感謝賈詡為他指明道路的同時,也十分感謝李翊愿意給他一個出戰的機會。
所以李翊此次征伐烏桓,張繡表現是最為積極的。
第一時間,便率領本部兵馬趕來章武,響應李翊的號召。
說起來,歷史上的張繡其實也隨曹操參與了征討烏桓的作戰。
不過可惜還沒到,張繡就死在了半路上。
有陰謀論說是曹操報復張繡,故意整死的。
這就有點過于小看曹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