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子雖早附明主,然春秋尚淺。”
“昔蕭何不輕曹參,韓信亦重陳平。”
“翊常欲擢爾,奈主公謂爾缺雷霆手段耳。”
“今觀征遼之役,確見爾柔有余而剛不足。”
“莫若留鎮玄菟,可乎?”
說著,李翊執起劉曄之手。
“吾亦知遼東苦寒,非徐州繁庶。”
“然板蕩識忠臣,疾風知勁草。”
“社稷需爾經略,黎庶待爾安輯,此正丈夫建功之時也!”
“待三載考績,吾當奏請調還。”
“屆時功名富貴,豈非囊中之物?”
“……你看是如何?”
李翊口燦如蓮,說了一大堆話來勸導劉曄。
劉曄算是明智之人了,但被李翊一通忽悠,竟有些天旋地轉。
因為李翊說的這番話,
不論是遣詞造句,還是語調聲氣,都與以往不同。
劉曄跟李翊共事這么久了,還從未見過李翊這樣說話。
難不成他真是對我寄予了厚望?
李翊最后來了一段大白話:
“情況呢就是這么個情況。”
“你要是想留在遼東,我立馬上報徐州。”
“你要是不想留,那我也可以帶你回冀州。”
此言一出,劉曄不知為何,就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。
竟意外聽出了李翊的潛臺詞——
“情況呢就是這么個情況。”(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,你還懂不起嗎)
“你要是想留在遼東,我立馬上報徐州。”(你最好趕快說你要留在遼東,別浪費我時間)
“你要是不想留,那我也可以帶你回冀州。”(你要是敢說回冀州,那你的好日子后面還長著呢)
雖然李翊沒有明說,但劉曄總覺得李翊就是這個意思。
當即鄭重地向李翊拱手拜道:
“明公之教,曄雖愚鈍,敢不承命!”
“愿效班超之志,勒燕然以報漢!”
“慕馬援之風,標銅柱而固邊!”
“此身既許遼東,當使胡馬不窺薊北!”
“漢旗永揚玄菟!”
……
好!好志向!
望著劉曄那滿臉的“我太想進步了”的表情,李翊滿意地點了點頭。
孺子可教也啊。
正如李翊說的那樣,別看劉曄入職早。
但他現在也才二十五歲而已。
你說你二十五歲不到邊地去歷練,跟冀州、徐州那幫老前輩搶什么飯碗吶?
官場的水很深,小劉你現在根本把握不住……
你劉曄當了一輩子的官,最后里外不是人,落得個瘋癲至死的結局。
那確實說明你當官兒當的很失敗嘛。
所以李翊這個安排,也是為了劉曄好。
領導把舞臺給你了,你就得把握好機會,好生鍛煉。
劉曄既然同意,李翊即草擬了一封表文。
請劉備設護高句驪校尉。
此職類似于北戍校尉,護烏桓校尉,同樣秩比兩千石。
當然,最重要的是行使監察權。
至于監察誰呢?
當然是遼東的主角呂布了。
李翊雖然做下了留呂布守遼東的決定,但他其實還沒跟當事人說。
要說服呂布,離開富庶的汝南,留在偏遠的遼東。
這件事本身還挺難的。
換作別人都不好使,只能由李翊出面解決。
“來人,去給我找十名胡姬,要姿色絕美的!”
“找著有重賞!”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