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大伙兒都以為李翊會把遼東交給張飛、牽招等劉備心腹重臣之時。
李翊竟做出了一個違背眾人常識的決定。
他把遼東交給了呂布!
毫無疑問,當這個決定提出來之后,立馬招到了群臣的反對。
尤以劉曄情緒最為激動,他單獨找到李翊,聲嘶力竭地向他諫言:
“君侯!將士們千生萬死,吃雪飲風,才收復了遼東四郡。”
“切不可將之輕易交托給外人。”
“呂布者,虓虎也。”
“此人狼子野心,誠難久養。”
“今既驅公孫度,又立呂布守遼東。”
“此乃驅一狼,得一虎也。”
“還望君侯三思!”
劉曄的想法,代表了多數人的看法。
他們都認為呂布此人野心太大,把他留在遼東,就是第二個公孫度。
李翊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。
“呂布、公孫度雖俱懷梟獍之心,然布乏度之萬里鯨吞之氣”
“布但能株守孤城,若轅下駒。”
“度則蠶食鄰疆,似云間鶻。”
“使中樞鼎固,布必束甲弭耳,豈敢妄窺神器哉?”
“若中樞頹隳,則豺虎非獨呂氏一人也。”
李翊識人的本領,亦非昔日可比。
他認定呂布的野心跟公孫度不同。
只要咱們中央政權穩固,呂布就不敢生起反叛之心。
而如果中央的掌控力變得薄弱起來,那么地方反叛的又豈會只有呂布一人?
李翊先是闡述了把呂布留在遼東的合理性,接下來又開始解釋留呂布的必要性。
“今公孫既滅,當留虎臣以鎮遼東。”
“高句驪、扶余、沃沮之屬,昔懾度之威,匍匐稱藩。”
“今失其憚,必生獍心。”
“若遣庸將守之,譬猶以羊羔御狼,徒啟戎心耳。”
“呂布久鎮并州,匈奴為之辟易,其能足以懾群蠻。”
“……故留布于此,實為固圉之長策也。”
公孫度雖然是李翊的敵人,但李翊也肯定了他在遼東的作為。
那就是公孫度成功壓制住了周圍的蠻夷,使得他們未能發展起來。
別看周圍蠻夷弱,那是被周邊政權壓制住才變弱的。
像歷史上司馬懿平遼東,不僅屠城,還把公孫氏給直接滅族了。
結果公孫氏一亡,原本被一直壓制的高句驪人瞬間崛起了。
所以司馬懿也常被人調侃為“高句驪國父”。
李翊當然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。
所以他選擇了有打蠻夷經驗的呂布,其因有三。
第一,呂布本身能力就強,鎮得住周邊蠻夷。
第二,蠻夷畏威而不懷德,就需要呂布這種莽夫來收拾。
選個文官,反而治不好。
第三,就是因為呂布狼子野心,所以才要把他支得遠遠的。
眼不見,心不煩。
綜上考慮,李翊才選擇了呂布。
劉曄聽完李翊的分析,心中雖然已經認同了,但還是對這個決定存疑。
“君侯廟算深遠,然布性疏懶,乏獨斷之明。”
“譬若轅駒,隨人引轡,易為奸佞所蠱。”
“夫制夷之道,豈唯弓馬?當以智術相濟。”
“昔陳平間楚,子房籌策,皆以謀略屈人。”
“愚竊以為,宜遣腹心之臣,為布之佐。”
“外可導其政,內實監其行,如此則遼東可安矣!”
劉曄分析,覺得該讓一個人來輔佐呂布。
李翊大喜,按住劉曄的肩膀,意味深長地說道:
“子揚,吾正等你此話。”
啊?
劉曄一愣,旋即反應過來:“君侯,你該不會是想讓我——”
“……小曄啊。”
李翊坐回帥帳上,語重心長地對劉曄說道。
“……這里沒有外人,汝之年齒幼我許多,我且喚你一聲小曄。”
在李翊原來工作單位,他一直都是這么叫人的。
現在肯敞開心腹的這樣喊劉曄,當然是要……
李翊僅僅以一個前輩的身份,掏心掏肺地對劉曄說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