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李翊正式與眾人商議,打算勸諫劉備稱王。
一是因為劉備地盤本身也不小了。
傳統意義上講,漢家疆土就是以河南、河北為主。
這兩個地方是漢朝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
所以曹操歷史上統一河南、河北之后,就開始不斷僭越,先稱公、后稱王。
但凡把老劉換做是別人,李翊都會先勸他先稱公,稍微過渡一下。
可惜老劉姓劉,而且是皇室后裔。
先甭管他這血脈隔得有多遠,反正只要是王室子孫且姓劉,那稱王就是具有先天優勢。
但這種事放在現在,依然屬于非常膽大僭越的行為。
所以李翊不惜離了冀州,親自來徐州,聯絡關羽、張飛等一幫老臣。
打算一同施加壓力。
諸葛亮言道:
“……只恐我主未必便肯現在稱王。”
李翊眉梢一揚,正色說道:
“目今天下形勢,就是與曹操兩雄爭霸。”
“兩家早晚一戰,現在稱王是為占據大義。”
“好在日后的博弈中,占得先機。”
話落,李翊轉身取出一封表文。
將之交給諸葛亮、徐庶看。
“這是翊與眾臣一起聯名寫下的勸進表文。”
“此表乃子仲(糜竺)潤筆,公祐(孫乾)校字,集我徐州舊部、河北新附共三十七人聯署。”
李翊推絹帛于案,朱砂印泥猶濕。
“愿孔明添‘臥龍’之號,元直署‘潁川寒士’,以全士林之望。”
“明日見我主,吾當如兵法‘鋒矢陣’一般。”
“吾為箭鏃突前,二君為我側翼呼應,余者梯次進言。”
“萬一有變,便以擲杯為號,諸公一起跪請。”
商議既定,諸葛亮、徐庶一起在勸諫表文上簽字。
隨后李翊又再次找到關羽、張飛他們,確認此事。
待萬事俱備以后,眾人各自回去,早早安歇。
……
次日,清晨。
李翊為文臣之首,關羽為武官之長,攜文武一起到下邳郡治來見劉備。
劉備見眾官皆至,陣仗極大,當下也有些“措手不及”,連忙問:
“諸公齊來此地,可有何要事?”
話落,目光不自覺地看向李翊。
仿佛是篤定李翊搞的鬼。
李翊目光逡巡一圈,與眾人對視一眼,確認好之后,乃率先出列,朗聲說道:
“明公——”
“今天下崩析,奸雄竊命。”
“明公以帝室之胄,紹高祖之業,而猶守謙退”
“此非所以副四海之望也。”
劉備一愣,還沒來得及問話,李翊下一句更是重量級。
擲地有聲地響徹在大堂之內:
“夫權宜之制,圣人所許。”
“昔光武未即尊位,先封蕭王。”
“今明公宜進王爵,以鎮華夏。”
“此便有五有:”
“一曰正名,天下板蕩,使群雄知漢祀有托。”
“二曰懾敵,王旗所指,則袁紹余孽、江東孫氏,荊州劉表皆不敢輕動。”
“三曰聚賢,使士人慕義,必輻輳而至。”
“四曰固本,使青徐將士,知所效死。”
“五曰承天,使熒惑守心,當有王者興。”
“有此五便,愿明公切勿推辭。”
“若守小節而失大計,恐豪杰離心,百姓失望。”
“此魯子敬所謂‘帝王之業,豈可謙讓自誤’者也。“
“惟明公審度之!!”
李翊一口氣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詞說出。
令劉備猝不及防,他很快也反應過來了。
無怪李翊、關羽這幫重臣,紛紛跑回徐州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