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一開始只道是眾人打贏了遼東戰事,回徐州聚一聚。
不想竟謀劃出這么大的事來。
在穩定好心神之后,劉備皺起眉頭,長長地嘆了口氣:
“先生所言差矣,備雖漢室宗親,然天子尚在,終為臣子。”
“若進位稱王,是反漢也!”
李翊當即反駁道:
“主公之言,言之有誤。”
“昔高祖定白馬之盟,非劉氏而王者,天下共擊之。”
“今明公不僅出自劉姓,更為漢朝苗裔,此事不違高祖之誓。”
“況今天下分崩,英雄并起,各霸一方。”
“四海有才懷德之士,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,皆欲攀龍附鳳,建立功名也。”
“今主公避嫌守義,恐失眾人之望。”
“愿主公熟思之。”
言外之意,老劉你如今的地盤越來越大,手下人的功績越積累越厚。
你要是再不稱王,手底下人都沒法封了。
何況大伙兒都盼著你稱王,然后好“攀龍附鳳,建功立業”呢。
所以老劉你稱王不單單是為了自己,更要為手下人著想啊。
“此為群臣所簽之勸進表。”
“翊七易其稿,孔明親校,凡四十一人聯署。”
李翊昨天又拉了幾人進來聯名,都是劉營重臣。
“竊聞天命有歸,神器難以久虛。”
“今漢室傾頹,奸雄竊命。”
“明公以帝室之胄,總攬英雄,思靖家國。”
“明公今日之舉,實為興復漢室之基。”
“愿明公以社稷為重,以蒼生為念。”
“即王位,使海內知漢祀未絕,使奸雄知天命有歸。”
話落,李翊身形一晃,將案椅上的一只杯子碰倒。
眾人聞得杯響,齊刷刷地跪在地上,高聲大呼:
“請主公進王爵之位,以承天命。”
劉備明白,眾人都是有備而來。
只一味地搖頭,拒絕眾人的好意:
“備德薄智短,要吾僭居王位,吾必不敢。”
“公等可再商議長策。”
見劉備再次拒絕,李翊也并非是沒有準備后手。
他只沖一旁跪在地上的張飛使了個眼色,張飛當即會意,站起身來,大聲說道:
“眾弟兄都盼著兄長稱王,兄長連番推脫,就不怕寒了眾弟兄們的心嗎!”
“況且,異姓之人,皆欲為王。”
“何況兄長乃漢朝宗派!”
“莫說進位王爵,便是就稱皇帝,又有何不可!”
此言一出,眾臣之中,有不少人臉色大變。
心道,這種話也只有張飛才敢當眾說出來了。
也難怪李翊要把他一起給帶過來。
毫無疑問,劉備聞得張飛此話,勃然大怒,厲聲叱道:
“……益德,當著諸大臣之面。”
“休得胡言亂語!”
張飛遂不敢再言。
劉備背著手,目光掠過眾人。
就這樣僵持了許久,劉備才嘆了口氣,緩緩說道:
“諸公好意,備已心領。”
“只是稱王乃是大事,目今天子尚在,豪杰并起。”
“備不過據有五州不足之地,何敢此時冒然進王爵?”
“此事容后再議,諸公難得齊聚。”
“且歡飲三日,三日之后,諸位可各回州郡。”
劉備到底還是拒絕了眾人的勸進。
不是他不敢,而是他單純覺得此時不合適。
整個東漢朝,除了諸王子及其后裔之外,還沒有哪個人被單獨拎出來封過王。
劉備還不想開這個先列,冒這個險。
劉備乃辭去眾人,命庖人設宴。
眾臣見此,遂紛紛找到李翊,問現在該如何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