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余各擬功勛定爵。
劉備既為齊王,這才修表一道,差人赍往陳都,表奏天子。
書曰:
“臣備稽首再拜,謹奏陛下:”
“臣本漢室疏宗,涿郡愚鈍,本無才德可稱。”
“然今天下崩析,奸雄竊命,曹操脅逼圣駕,孫權僭越江東。”
“致使社稷傾危,蒼生倒懸。”
“臣雖庸劣,然念高祖創業之艱,光武中興之難。”
“不得不奮起微力,以維漢統”
“今賴陛下天威,將士用命,臣已得據青、徐、冀三州,暫安黎庶。”
“然曹操虎視中原,孫權狼顧江南,劉表、劉璋俱懷不臣之心。”
“臣若不正位號,恐將士無主,百姓無依。”
“故臣斗膽,于徐縣受齊王之號,非敢僭越,實為撫定人心之舉。”
“臣雖稱王,仍奉陛下為天下共主。”
“齊國之政,皆以漢制為準;齊王之印,必待陛下欽賜。”
“若蒙天恩,臣愿親赴陳都,面圣謝罪!”
“伏惟陛下圣鑒,臣備惶恐頓首!!”
——齊王臣備謹上。
直到劉備這封表文寫下,才真正顯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。
他先是強調稱齊王,只是臨時權宜,仍奉天子為正統。
避免了被曹操指責為“僭越”,爭取道義優勢。
雖然上表,但卻不待批準。
此舉僅為通告天下,表明他劉備非是自立,而是“代漢鎮亂”。
表文很快傳回陳都朝廷。
天子劉協看罷表文,大驚失色,謂群臣道:
“劉將軍竟已稱王耶!?”
雖然心中早有預料,但當聽到這個消息后,劉協內心里還是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滋味兒。
很不好受!
劉協一時龐然無措,即問國舅董承為之奈何。
董承持笏出列,道:
“目今劉備雄踞東方,有滅袁討逆之功。”
“又是我漢家宗室,既有鞍馬之勞,縱封齊王,亦無不妥。”
“陛下不妨使人前去賀謁,以彰陛下之明。”
劉協一怔,不知董承何意,但還是答應了下來。
下朝之后,又急忙找到董承,問剛剛他在朝上是什么意思。
董承乃小聲說道:
“朝中皆是劉備耳目,臣不敢妄言。”
劉協乃道:
“那國舅的意思是……?”
“立刻將此事告知曹操,目今天下唯一能抗衡劉備的,只有曹操。”
“使此二人相斗,或有轉機。”
劉協從其言,即秘使人將劉備稱齊王之事,告知潁川的曹操。
未過多久,
曹操在許縣聞說劉備自立齊王,不禁勃然大怒:
“——啊!”
“織席小兒,安敢如此!”
“視吾為無物耶?吾誓滅之!”
曹操心頭惱火,暗道難怪此去在并州時,龐統答應地如此爽快。
原來劉備竟搶先一步稱王。
如今全天下都知道他曹操將與劉備兩雄爭霸。
而劉備先在名位上壓了他一頭。
偏偏這一頭,曹操還不好說些什么。
畢竟人家本就是宗親,稱王合情合理。
“傳令,速速起兵。”
“吾要與大耳賊決一死戰!”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