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的名聲已經來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,民間很多老百姓都認為玄德公就是三興漢室的注定人選。
所以劉備稱王的舉動,根本沒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浪來。
大家對此,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。
念及此,曹操不禁嘆了口氣。
原本見劉備傾盡資源,征討遼東時,他還在幸災樂禍。
心想征討烏桓可以理解,畢竟要穩固北方。
但偏偏要多此一舉,浪費錢糧,深入遼東去征討公孫度。
那就純純腦子有泡了。
完全是費力不討好,入不敷出的賠本買賣。
可直到現在,曹操才發現是自己格局小了。
敢情劉備收復遼東四郡,是給自己買的“愛國熱搜”。
這下好了,人人都知道他劉備是大漢英雄了。
“……諸公,適才戲言耳。”
在宣泄完情緒之后,曹操很快恢復了冷靜。
“伐劉一事,尚需定策,從長計議。”
曹操就是這樣的性格,有什么不滿就大聲說出來,說出來心里邊兒就好受了。
而劉備則截然相反,他性格是喜怒不形于色,不喜歡過多展示自己的情感。
曹操重新坐下,飲了一口茶湯。
手掌在茶盞上輕輕摩挲著,似若有所思。
良久,才緩緩將目光落在荀彧身上,意味深長地問道:
“……文若,汝且為吾剖析。”
“劉備今稱齊王,吾當何以應之?”
荀彧一捋胡須,緊皺著眉頭,沉吟道:
“劉備雖然強盛,然前討公孫度,師勞兵疲。”
“彼也難以倉促西進。”
荀彧一針見血地指出劉備陣營目前面臨的問題。
雖然劉備現在是第一諸侯,但其近年的戰事基本就沒停過。
比好武習戰的曹操都要頻繁。
所以劉備也是需要先休整,恢復國力的。
那么他休整的這段時間,便是曹操的機會,或者說是留給他的準備時間。
“……唯有固守待變,深溝高壘。”
“以疲劉備之師,方為上策。”
這幾年,曹操也在努力發展。
一面肅清兗、豫二州境內的黃巾余黨,一面又令棗祗在淮北擴大屯田規模。
修水渠,灌農田。
尤其官渡之戰的勝利,解放了豫州的生產力。
使得戰后四年里,曹操得以喘一口氣,緩過神來專心內務。
但面對如日中天的劉備,荀彧依然建議曹操以守待攻。
千萬急不得。
“僅憑我一家之力,欲制劉備,絕非易事。”
“唯有連弱制強,并力攻之,方得破局。”
“此袁紹、袁術之事也。”
荀彧又列舉了此前眾諸侯聯合討伐袁術、袁紹的例子。
雖然都是曹劉兩家牽頭,但其他諸侯也確實有參與。
既然如今第一諸侯變成了劉備,只要是有一點野心的人,都肯定會和曹操結盟抗劉。
“荊、吳兩家或可為我助力。”
“不若遣使結好劉表,許以共分豫州。”
“然后使人誘孫權襲取廣陵,使劉備分兵。”
荀彧提出了曹操的兩個潛在盟友,一個劉表,一個孫權。
尤其是劉表就在曹操背后,是曹操無論如何都需要拉攏的目標。
既然此前曹操、劉備可以組成曹劉同盟,對抗袁紹、袁術。
那為什么曹操與劉表就不能組成同盟來對抗劉備呢?
這也是曹劉同盟啊。
尤其以劉表的野心,不知他心心念想要成為周文王,而當見到劉備真的付諸實際行動之后,會是什么感受。
至于孫權,確確實實是個守成之君。
守土有余,進取不足。
按說河南、河北大戰之時,這是孫權最有機會崛起的時候。
可從官渡之戰爆發,到劉備征遼結束。
整整四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