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腳劉備剛稱王,后腳曹操就要稱公?
可是劉備稱王,好歹不違背高祖的白馬盟誓。
曹操若要稱公,就得恢復公爵制。
而上一個恢復公爵,進位安漢公的,還是王莽啊!
所有人都屏氣凝神,大氣也不敢出。
坐看郭嘉與曹操的反應。
郭嘉有條不紊地為曹操分析:
“……嘉以為,此時進位魏公,有三利。”
“一來,正名懾敵。”
“劉備以王號惑眾,明公若為魏公。”
“則朝廷威權重振,天下知漢室仍有砥柱。”
郭嘉第一個理由跟劉備陣營差不多。
都說是為了匡扶漢室,指責對方才是叛逆。
畢竟東漢士人認得是劉秀的漢,而非劉邦的漢。
封王的都是劉秀的子孫,你劉備就是在破壞規矩。
但劉備卻也能夠咬死自己的“劉姓”。
劉秀難道不是劉邦的后人嗎?
非劉不王,而我姓劉。
那我劉備稱王就是沒有什么不妥。
總之一句話,
規則對自己有利,就強調規則。
事實對自己有利,就強調事實。
誰掌握話語權,誰贏。
“……今夏侯淵屯關中,曹仁守汝南,于禁練水師。”
“諸將各鎮一方,需魏公府統籌。”
“非開府無以專征伐,此為統合諸軍,利之二也。”
郭嘉的話還在繼續。
“今豫州收復,河北新歸。”
“明公晉爵,方顯朝廷厚待功臣。”
“彼輩見劉備稱王得利,若明公不稍加隆崇,恐人心漸散。”
“此為安土固本,其利三也。”
曹操陣營同樣面臨了功績攀升的封賞問題。
隔壁劉備稱王之后,可是把手底下一干人給封了丞相、四方將軍。
這誰看了不眼紅啊?
郭嘉在為曹操分析完稱公的好處之后,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曹操身上。
看他是什么反應。
果不其然,
曹操面臨難色,背著手,蹙眉嘆息道:
“奉孝之言雖善,然吾祖上世食漢祿。”
“豈可妄自尊大,破壞漢制?”
對領導察言觀色,是每一位屬下的入職必修課。
眾人見曹操這個反應,頓時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。
程昱率先接話道:
“丞相!”
“霍光輔政,亦加殊禮。”
“今劉備猖獗,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制!”
夏侯更是砰然拍案,朗聲說道:
“兄長莫要推辭,以兄之功蓋寰宇,早當晉位!”
趙儼更是直接拜伏于地,大呼:
“請明公為社稷計!進位魏公。”
曹操被逼至墻角,頹然落座:
“諸君……皆欲陷吾于不義耶?”
“若操今日受公位,來日史筆如刀……”
話音漸低,竟似哽咽。
曹洪猛然出列,甲葉鏗鏘:
“丞相!俺是個粗人。”
“只知劉備那廝稱王之時,可從未想過什么史筆如刀!”
眾人齊聲勸勉,忽有侍從疾步入內:
“報!荊州劉表遣使送禮,賀……賀劉備稱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