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河東太守王邑,他曾帶著印綬跑去許都見劉協。
劉協便安排他做了九卿之一的大司農,這是劉協自己任命的。
雖然劉協是傀儡,手上沒多少實權。
可對一些虛職的任免權還是有的。
擴大魏國之后,曹操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遷都鄴城。
這是一項重大決定。
潁川雖好,但戰略縱深太差了。
直接被劉表頂著屁股,萬一日后跟劉備打起來,劉表反水。
他水晶不馬上炸了嗎?
所以僅僅只是出于戰略考量,曹操都要遷都去河北。
更別提鄴城袁紹之前的治所,底蘊雄厚,富得流油。
這是其一。
其二的考量,則更顯沉重。
那就是曹操想要擺脫潁川士人集團。
這也是為什么白天,他要把荀彧支走的原因。
誠然,荀彧幫他拉起了一套文官班底。
但曹操卻也被這套班底給嚴重束縛了。
荀彧作為大股東,基本上說打哪就打哪。
這放在創業前期,對曹操有利。
但放在后期,對曹操而言就愈發掣肘了。
在打完袁紹之后,曹操也想明白了一個道理。
他的集團不能叫豫,必須叫魏!
豫是河南,魏是河北。
一字之差,天壤之別。
這些年他總算想明白了,本初兄為什么要帶著荀諶、郭圖到河北去創業了。
四世三公,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不一樣。
人家一開始就能想明白的問題,曹操至今才想通。
當年兗州士族為什么叛變?
曹操帶著荀彧、郭嘉這些豫州人在兗州混,吃兗州的,用兗州的。
然后重用的士族子弟全是荀彧舉薦的豫州人。
那兗州士族能開心嗎?
身為州牧,一碗水都端不平。
人家本地人可不就得迎一個新軍閥進來嗎?
所以曹操自從遷都潁川之后,實力就開始暴增。
因為他用的都是豫州士族,直接給這幫士人忠誠度拉滿。
他們幫自己兼并土地,壟斷資源,提供兵源、糧源。
可曹操卻發現,自己過度依賴這些士族,權力很有可能旁落。
他自己也有可能成為本地士族的傀儡。
你看看劉表,跟荊州四大世家斗得整天疑神疑鬼。
斗到最后,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相信了!
所以把政治中心北移,是曹操擺脫潁川集團控制的第一步。
他要扶持河北士族,來抗衡河南士族。
沒錯,
一路走來,曹操終究是活成了袁紹的樣子。
他也終于能夠理解袁紹的苦衷了。
“……文若回來了嗎?”
曹操深吸一口氣,心中五味雜陳。
“……昨日方回,令君他——”
郭嘉欲言又止,難得無話。
曹府外,
荀彧捧著的諫章終未遞出,在月光下化作一聲嘆息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