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劉備肯主動交好,恢復通商,咱們犯不著得罪一個強敵。
劉表想想也是這么個理,他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曹操一人身上。
反正楚國與魏國有同盟互助的軍事條約,萬一劉備真打來了,到時候在出兵幫忙也不遲。
這也不算違背盟約吧?
于是,劉表乃回書徐州,其書略曰:
“表受楚公,實為權宜之計。”
“覽齊王之書,足見誠意。”
“若齊王不棄,愿續前盟。”
于是,荊州方面,暫時被劉備給穩住了。
劉備又納諸葛亮之謀,往東吳遣使。
贈孫權海鹽千石,遼東良馬五百匹,并傳話道:
“曹操狡詐,今誘劉表稱楚公,實欲使我孫劉相爭。”
“吳侯明鑒,當共抗曹賊。”
孫權得劉備好處,果然驅逐了前來親善的曹使。
一面又命呂蒙加強廬江的防務,密切觀望局勢。
劉備這兩番對外操作下來,
一是穩住了荊州劉表,迷惑了他對形勢的判斷。
二是拉攏了江東孫權,使他盡量不要倒向曹操。
要知道,孫權的領地是已經與曹操接壤了的。
此前劉表攻占南廬江時,被周瑜擊敗,南廬江便與曹操的北廬江完成了接壤。
也就是說孫權,既能夠倒向劉備,也能夠倒向曹操。
但很明顯劉備方面給的要更多一些。
孫權當即遣人從永寧縣,采大柑子四十擔。
又樵珊瑚樹十株,明珠二十顆,送往徐州作為回禮。
也賀劉備稱王。
于是,齊國與東吳的交往立刻變得密切起來,關系迅速升溫。
雙方一拍即合,
于公元204年,五月初五這一天。
雙方各自的領導人,劉備、孫權于廣陵郡的廣陵縣會晤。
兩人一起商議了一些合作條款,最終簽訂了《廣陵條約》。
其主要內容為,齊國資助東吳軍械糧秣,東吳將出兵攻打曹操的廬江。
齊國派出北方的騎戰好手,為東吳訓練陸軍。
東吳則選出經驗豐富的艄公水手,為齊國擴大水軍規模。
同時,齊國做出承諾。
只要曹操、劉表威脅到了東吳的核心領土,齊國一定出兵保障東吳的領土安全。
東吳則要斷絕與荊州、魏國的一切來往,驅逐兩國使者。
同時命令丹陽太守袁胤,為東吳開綠燈。
默許東吳將領,在丹陽募集人手,訓練丹陽兵。
同時劉備還派出丹陽派元老曹豹,前往丹陽,協助東吳募集丹陽人。
并由這位經驗豐富的丹陽老將,為東吳訓練丹陽兵。
可以說,劉備這一番操作下來。
直接斷絕了東吳倒向魏楚同盟的可能。
同時又用劉表最喜歡的戰術,來對付劉表。
即花自己的錢,流別人的血。
魔法打敗魔法。
既然李翊給出的建議是齊國暫時不要和曹操升級為全面沖突,但不代表我不能搖人,讓別人跟你曹操沖突啊?
那我就就扶持孫權,慢慢跟你曹操死磕。
孫權正值壯年,迫不及待想要干一番大事業。
手上又還有周瑜、呂蒙、陸遜、張昭等一幫肱骨之臣。
曹操為了對付孫權,就得在南方分心。
這樣一來,李翊就能夠更好的在北方慢慢蠶食曹操的領土了。
……
話分兩頭,
卻說甄堯奉李翊命,到并州匈奴部,去找單于訂購羊群。
一為進貨,回冀州開設羊肉餃子館。
二為試探,看看匈奴人在齊魏之間,會優先倒向誰。
三為贖人,李翊感念蔡琰之才,又同情她沒于胡中的遭遇。
便命甄堯找左賢王要人。
甄堯率商隊,至匈奴王庭。
單于呼廚泉攜五部諸王出帳來迎漢使。
匈奴諸王部,按照順序。
以左賢王,左谷蠡王、右賢王、右谷蠡王最為強大,地位最高。
其中,左賢王是單于的第一順位繼承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