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意趁著軍士士氣方銳,正可乘此銳氣,奮力攻擊。”
“來日平明進兵,午未時便當破城。”
于是,于次日五更造飯,三軍鼓噪大進。
城上矢石齊下,陳武手執鐵鏈,冒矢石而上。
早早登城,士卒皆一擁而上。
曹休見大勢已去,只得棄了廬江,望北而逃。
時汝南李通,引軍至半路,正欲來救曹休。
哨馬卻報廬江已失,李通只得回兵歸了汝南。
周瑜既克北廬江,由此盡收廬江全境。
先使人獻捷孫權,然后大犒三軍,設宴慶功。
孫權得了廬江,自己也是高興不已。
為何?
廬江即淮南也。
早在曹劉盟軍攻滅袁術時,兩家就一起合作,修了芍陂水渠。
用此水渠,灌溉淮南良田。
每年產糧甚巨。
等于孫權這是把曹操多年的耕耘成果,一舉給收入了囊中。
同時廬江的地理位置也極為重要。
它雖然沒有長江天險,但卻有著大量的水網。
包括淮水、濡須水、潁水、泱水等等。
這樣密布的水網,會使得陸軍行進極為緩慢。
給了防守者大量的準備時間。
這也是為什么此前征袁術時,曹操的行軍速度遠比劉備行軍速度要慢的原因。
同時也能解釋,為什么南下要先打荊州。
往益州打是綿延不絕的群山,往揚州打是水網密布的河道。
當然了,孫權從虎口拔牙的行為,除得到廬江之外。
還將得到盛怒的曹賊。
孫權也擔心會遭來曹操的報復。
廬江還沒捂熱,也給奪了回去。
于是便命人發書往徐州,問劉備下一步該怎么做。
表面是詢問,實則是希望他能幫自己頂住曹操的壓力。
未多久,劉備回信。
書略曰:
“得報廬江大捷,快慰平生。”
“曹賊失此重鎮,必如斷脊之犬,狂吠反噬。”
“吾已令陳元龍整飭廣陵水軍,旦夕可順流西援。”
“倘曹賊舉兵南下,自有徐州水軍,為君相助。”
“愿將軍勿疑。”
話鋒一轉,劉備又寫道:
“然廬江乃江東門戶,曹賊早晚來取。”
“君宜深溝高壘,以待魏軍。”
“可收廬江舊部,以壯實力。”
“廣布烽燧于芍陂、巢湖。”
孫權觀其書,擲于案上,叱道:
“劉備何以老猾如此?”
“昔日彼令我發兵攻廬江,吾依言照做。”
“今開罪了曹操,彼許下的皆是空言,具體實際援助,只字未提。”
“欲使吾家與曹操兩傷,彼好從中取利耶?”
蜜月期一過,孫權便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。
雖然劉備承諾了,會使廣陵水軍支援孫權。
但承諾怎么比得上實際派兵過來,這樣實打實的好處?
到時候曹操真打過來,要是劉備不想支援,還不就是隨便找個借口敷衍過去了。
周瑜安慰孫權道:
“廬江之役,雖使劉備坐觀成敗,然細察其利,亦壯我軍。”
“我得廬江,魏人舟師再難順流窺我吳地。”
“廬江舊部盡為百戰銳卒,稍加撫慰便可為用。”
“早晚要取,何必計較劉備鼠竊之謀?”
孫權皺著眉,沉聲說道:
“可若無劉備相助,曹操大軍壓來,何以拒之?”
話落,陳武、黃蓋等將,紛紛擲杯吼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