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楚公劉表用自己當了十五年荊州牧的威望,強行壓服眾人。
賭上了自己多年的名譽,要求出兵廬江,征討孫氏。
好在孫氏本身就與荊州有仇,兼之淮南富庶。
所以當劉表擺出堅決的態度時,并未招來群臣的強烈反對。
于是,楚國上下開始動員,籌備征討廬江的戰役。
話分兩頭,
此時的劉備大軍已經行至青州的臨淄了。
青州乃是關羽的地盤,關羽身為青州牧,亦是親率文武出城三十里相迎。
兄弟相見,敘禮各畢。
算上關羽的青州兵,劉備此時手上已經有四萬兵馬了。
其余各郡還在整備軍馬,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,劉備卻喊停了。
劉備下令,讓各郡太守暫時按兵不動,不必繼續往他所在的位置增益人馬。
之所以喊停,是因為在魏國的細作,向劉備及時傳回了兩個重要的消息。
第一,夏侯淵接替曹仁,總領了東線戰事。
第二,魏國與楚國聯系密切,疑似相約出兵。
這兩個消息,向劉備透露了兩個重要的信息。
一是曹魏很有可能向徐州發起進攻,二是楚國有可能奪取廬江,威脅到齊國的淮南。
徐州是老劉的總部,不可不防。
淮南是后方的糧倉,肯定也不能受到威脅。
從曹操的人事安排來看,
夏侯淵督東線戰場,曹仁是南方軍區總司令。
兩人皆是曹操的心腹重臣,說明曹操對這兩條戰線是極為重視的。
而曹操本人呢?
他并沒有離開北方,而是選擇留在鄴城,與李翊對峙。
劉備是想跟曹操在北方打一場大會戰的。
可看曹操的意思,是想分兵多線作戰。
所以劉備經過一番考慮過后,決定讓各郡太守暫時按兵不動。
他的四萬人馬,也暫時停留在了青州。
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劉備可以同時顧及到北方和南方。
萬一南方戰事頂不住了,他可以馬上南下支援。
若是北方李翊取得了戰略優勢,劉備也能第一時間入場,給予曹魏致命一擊。
做下這個決定以后,劉備又召集了王府里的大臣商議,徐州戰場的事宜。
“夏侯淵深諳兵法,善曉兵機。”
“公等以為,若曹魏當真要入侵徐州,當取何處?”
劉備目光逡巡一圈,落在了眾人身上。
一人出列,拱手道:
“稟大王,愚以為魏人極有可能從魯地掠過,然后入侵東海。”
說話之人,乃是幕僚陳宮。
陳宮本為呂布舊臣,呂布被派到遼東去后,陳宮并不愿意跟著去。
便一直賦閑在家。
且不論后人怎么評價陳宮的人品,但當時人是認可陳宮的人品。
就是,“性情剛直,足智多謀”。
是當時有名的名士兼縱橫家。
而劉備之所以征辟陳宮為幕僚,還是出于欣賞他的才能。
另一個重要原因是,齊國目前已經與魏國關系破裂,兩邊爭鋒相對。
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。
誰干曹操,陳宮都要出來幫幫場子。
當然了,最為重要的原因。
還是陳宮作為東郡名士,在兗州很有名望。
幾乎代表了兗州士人的利益。
要知道,兗州雖然被稱為是四戰之地。
但它縣一級的城池足足有八十一座。
如果算上縣城下面的軍事城堡,那么兗州就有百余座城池。
整整百余座城池,要是硬啃不知得花多長時間。
而陳宮與張邈在兗州掀起叛亂時,曹操還剩幾座城池呢?
答案是,只剩三座了。
曹操只剩三座城池,這是連如日中天的袁神都未嘗做到的。
這也意味著兗州當時幾乎是郡郡叛亂,縣縣響應。
其叛亂規模之空前浩大,可想而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