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云見日晨兵疲,乃喝令軍士結陣,緩緩而退。
蔡陽因傷亡過重,自己也身披刀槍十數處,不敢輕進。
也下令勒兵回營。
是役也,蔡陽軍折損士卒三千余,失輜重車仗數十。
趙云雖小勝了一場,然軍中亦有損傷。
兩軍乃各守大營,暫罷兵戈。
是夜,趙云又與公孫續商議:
“蔡陽確實頗有勇力,麾下部眾,亦為曹軍精銳。”
“昨日交戰一天,雖勝他一場,然我軍亦折裨將六人。”
“長此下去,縱然取勝,部眾亦必傷亡過重,不能復戰。”
“紹先有何高見,助我破敵?”
公孫續未及回話,人報諸葛軍師遣人過來勞軍了。
趙云即率眾將出迎。
諸葛先生不愧是三國第一奶媽,戰端方啟。
立馬便為前線的趙云軍,置備了美酒三千甕,羊百頭,牛五十頭。
趙云大喜,連連謝過。
一面使人重賞來使,一面又命人殺牛宰羊,犒賞軍士。
使者又單獨找到趙云,對他說道:
“在下此來,除奉命勞軍之外,另有一新制之器,助將軍破敵。”
言訖,領趙云觀之。
這新制之器,正是李翊此前托諸葛亮發明的損益連弩。
弩身以堅木為體,機括以精鐵為骨。
弦張如滿月,矢匣可容十矢。
匣上刻“損益”二字,取《易經》“損益盈虛,與時偕行”之意。
使者耐心為趙云解釋道:
“孔明先生奉丞相之命,監制此弩。”
“費時一月,總算制成。”
“此弩,輕捷可負于馬,迅疾猶勝弓矢。”
“共計三百副,以助將軍破敵。”
雖然生產的不多,但趕上戰事爆發,諸葛亮也急著實驗。
便迫不及待地命使者給前線的趙云送去,看看它在戰場上的威力究竟如何。
趙云乃令部曲試射,一弩十矢俱發。
聲如雷霆,矢去似電。
頃刻間靶垛盡穿,射滿。
眾將士皆驚,呼為:“李相連弩。”
這相當于是古代的霰彈槍了。
一次射十發,完全可以彌補軍隊數量的不足。
于是趙云乃選精銳之士,配了這三百副損益連弩。
公孫續乃言道:
“有此神弩,來日當詐敗,以埋伏之計勝敵。”
“待蔡陽入吾彀中,以連弩射之,賊不難破。”
趙云沉吟半晌,道:
“昨日廝殺一日,我軍更占上風。”
“來日再戰,蔡陽見我兵敗,豈不生疑?”
“況其為軍中老將,必知兵法。”
“見地勢掩映,未必便肯追。”
公孫續乃問:“那子龍有何妙計?”
趙云暗想,他隨李翊征戰多年,平日李翊對他言傳身教。
此時此刻,若換作是李丞相他會怎么做呢?
趙云來回踱步,見著運糧兵,推著李翊所發明的木流流馬,立時有了主意。
“吾見魏兵累次斷吾糧道,今卻用此計誘之,可斬蔡陽矣!”
大軍未動糧草先行,雙方針對糧食的斗智斗勇永遠是最多的。
于是兩人商議,由公孫續攜一支運糧隊,出去誘敵。
公孫續領兵去了。
趙云又令軍士于路撒下參石、鐵蒺藜,寨外多排鹿角,示以久計。
蔡陽次日引兵搦戰,趙云不出。
又見齊軍寨外多有鐵蒺藜,排設鹿角,暗想:
“沛地據下邳不遠,糧食供應及時,若齊軍打算長久為戰。”
“于吾軍絕非利好。”
乃分派哨騎,去打探齊軍的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