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劉備親臨河北,在手下一眾骨干能臣的共同努力下。
斬殺魏軍東區總司令夏侯淵,取得了清河大捷。
此次大捷,殲滅了曹操在東區的有生力量。
魏國在河北已經失去了主動出擊的優勢。
齊國上下,都堅信河北取勝只是時間問題。
為此,劉備先一步進行了封賞,表彰有功之臣。
李翊提前擬好了表彰,交給劉備。
其中馬超、黃忠是此次清河大捷的首功之臣。
而馬超又是李翊保舉的人,故李翊在封賞表中,請奏馬超為左將軍。
東漢的四方將軍就是平級,沒有先后之分。
此前張飛為右將軍,關羽為前將軍,馬超若晉升為左將軍。
便與兩兄弟平起平坐了。
對于這個封賞,劉備其實并沒有什么意見。
還是受游戲影響,總覺得封賞官員只看重能力。
其實你細讀史書,就會發現很多能力極強的歷史名人,總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給壓了一頭。
這些人在歷史上并不出名,結果官位卻比很多人高。
說到底,一套政治班底的組成。
其核心因素始終是政治考量,而非能力因素。
馬超在涼州很有名望,歷史上的他成功策反了氐族兵七萬人以響應劉備。
即便是這個位面的馬超,他手中依然有一支涼州兵團。
所以劉備即便不考慮個人情感,也是要給馬超高位的。
就像此前封焦觸為幽州牧一樣。
可能很多人連焦觸的名字聽都沒聽過,覺得他何德何能可以封一個州牧級別的大官?
無他,焦觸、張南是袁氏舊臣,是手握兵權的實權派。
凡是手上有兵權的,官位就不可能低。
而他們在幽州造反,響應李翊的北伐軍,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。
幫助李翊快速平定了幽州,解決了袁熙殘余勢力。
雖然這些軍閥有很高的自治權,但對劉備而言,只要他們不明著反。
待在原來的地盤上,好生配合政府工作,那給什么官位都可以。
畢竟兵權、自治權可以慢慢削。
如劉備在李翊建議下,
先后拜田豫為布政使、張繡為北戍校尉,田疇漁陽鹽署署長。
行政權、軍權、財政大權,慢慢地被中央收回。
焦觸、張南等地方大族,在被削權之后,自然會慢慢變得老實。
如果你操之過急,把他們逼反,對兩邊來說就是雙輸。
所以說權術這種東西,是最令人著迷,最考驗智慧的。
別的不說,
僅是為了馬超手下那支涼州軍團,劉備就不介意讓他與關張二將平起平坐。
所以李翊的這個安排,劉備認為是合理的。
站在李翊的視角來講,僅是出于私心,李翊也需要給馬超高位。
畢竟當初是他親自出面牽線,讓馬超留在并州發展。
人家拋家舍業,甚至連父親都不要了。
這時候你不給顆大甜棗給人家,那李翊的威信也會一落千丈。
以后還怎么服眾,帶領手下人?
“孟起乃世之名將,封為左將軍,寡人并無意見。”
劉備展開竹帛,又看一眼。
“只是漢升隨寡人征河北,斬夏侯,清水破魏兵。”
“功勛卓著,勞苦功高。”
“若不加厚賞,孤又何以服眾?”
言及此,劉備合上竹帛,饒有興致地對李翊說道:
“這四方將軍之位,不是還有空缺么?”
“……我意,就命漢升為后將軍。”
“與關、張、馬三將平起平坐,不知丞相看是如何?”
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