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等皆愿隨將軍死戰!”
眾人都下意識地認為,于禁肯定會跟關羽血拼到底。
畢竟士可殺,不可辱。
更何況于禁名聲在外,是曹營外姓武將第一人。
他是軍中楷模。
是嚴肅、威嚴、清廉,敢于承擔責任,忠誠正直的典范!
五子良將中,
張遼善于把握戰機突襲。
樂進擅長先登破城。
張郃善于利用地形。
徐晃多謀略又擅長治軍。
于禁也擅長治軍。
他會用法令嚴格管理部下。
在繳獲財物之后,會如數上交,從不私自占有。
這是于禁給自己立的清廉人設,因此非常受到曹操的賞識。
但這樣做,會很不得軍心。
畢竟封建時期的軍隊,素質可不那么高。
他們打仗就盼著那個呢。
所謂恩威并施,顯然于禁威要多一些,對士兵少了人文關懷。
眼下被困于土丘,走脫不得,大家都以為于禁會死戰到底。
可令眾人沒想到的是,
于禁忽然揚天長嘆,將長戈擲入水中,濁浪吞聲。
于禁卸下佩劍,謂左右人道:
“如今四下無路,左右不過幾百人。”
“吾料不能逃也,不若就此投降。”
“也好保全士卒。”
于是,于禁宣布投降。
這不投降不要緊,一投降,原本那些尚有抵抗意志的士兵,瞬間士氣崩塌。
因為于禁是七軍之首,作為督帥都投了。
他們這些底層士兵,還抵抗個什么勁兒啊?
很快,關羽的船筏靠了岸。
于禁攜護軍浩周,軍司馬東里袞等眾,來到岸邊,齊齊跪伏于地。
向關羽軍投降。
關羽令人盡去于禁等眾衣甲,將之帶上船筏。
舉目再看,還有不少小丘。
都是那些逃出來的士兵,躲在高阜避水。
于是關羽便命人將于禁押解在前,繼續催進船筏,勸降剩下的士兵。
由于于禁是七軍之帥,不論是中層將領亦或底層士兵。
見到于禁屈膝投降的這一幕,那僅剩的抵抗意志立刻崩壞。
紛紛向關羽投降,關羽命人將之盡數押解上大船,然后載出水面。
當然,亦不乏有少數忠志之士,仍在抵抗。
督將成何見關羽水軍至,知道大勢已去,乃謂眾人說道:
“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茍免,烈士不毀節以求生。”
“今日,吾輩死日也。”
“公等可隨我努力作戰,以報魏公厚恩。”
于是,命麾下親兵,準備作戰。
共計步卒三百人,皆無衣甲傍身。
只有一口大刀,立在堤上,靜靜等候關羽到來。
關公船筏至,照例使人高呼:
“于禁已降,公等可速降。”
“投降免死!”
然成何等眾,皆不為所動,全無懼怯。
奮然前來接戰。
關公一捋美髯,慨嘆道:
“魏國尚有忠志之士耶?”
陳登在側,說道:
“子曰: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”
“食魏祿者,豈無志慮忠純者也?”
“可早早殺之,以儆效尤。”
在陳登看來,有人怕死投降,有人忠誠不降,這都是很正常的事。
關將軍你不能每看到一處有忠臣的地方,就發出感慨。
要知道,安陽城中足足有三萬大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