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每處都停下來感慨,那三天三夜也收降不完這三萬人吶。
投降者免死,不降者立殺。
就是這么簡單。
關羽最后問一遍:
“汝等督帥已降,公等何不早降?”
成何等眾仍不做反應。
江水湍急,甘寧攜錦帆百余眾先至,呼道:
“何須多問,直接殺之!”
于是,甘寧下令,命錦帆郎一齊放箭。
箭矢如雨,將堤上不著衣甲的魏兵,盡數射死。
成何身邊立刻只剩下數十人。
甘寧乘輕舟登岸,率眾錦帆郎在前,見人便殺。
時成何領數十親兵,據石壘而守,奮起反抗。
眾錦帆郎鼓噪而進,箭如飛蝗。
成何部眾躲在石壘下相抗,然寡不敵眾,頃刻死傷過半。
余者猶死戰不退,甘寧大怒,揮刀喝道:
“豎子豈不知甘興霸威名乎?”
“見我到來,還敢反抗!”
遂親率精銳突陣,刀光過處,殘肢橫飛,血染江岸。
成何見親兵盡歿,目眥盡裂,挺矛躍出:
“甘興霸!可來共決生死!”
甘寧大笑應戰,雙刃交錯,火星迸濺。
戰有十合,成何力竭,矛法漸亂。
甘寧窺其破綻,左手舉刀,格開長矛。
右手揮刀斜劈而下——
只聽得“噗嗤”一聲響,成何自肩至腹,裂為兩段。
五臟俱現,猶怒目圓睜而斃。
甘寧大笑,將成何尸體一腳踢入江水中。
猶拭刀冷笑:
“區區庸鄙,也敢阻我富貴乎?”
既殺成何,甘寧又獰聲對余下成何部眾說道:
“阻我錦帆者,皆如此獠!”
“公等尚不降乎?”
眾人皆身負重傷,又見成何被甘寧殺死。
他們親眼目睹成何腹部被剖開,腸子外泄,其狀甚慘。
再沒了抵抗意志,于是紛紛向甘寧屈膝投降。
甘寧志得意滿,命人將成何部眾盡數鎖了。
就在這時,忽見人群中有個垂髫童子,縛跪于地。
約有十一、二歲的樣子。
甘寧便走過去問:
“此何人也?”
眾人答說,此成何遺孤,其獨子成曼也。
所謂上陣父子兵,
古代行軍打仗,也不乏將兒子一同帶上戰場的。
比如曹操就曾把十二歲的曹丕一起帶去了宛城。
若非曹丕及時找了一匹馬,否則小命兒就得交代在那里。
成何這次帶上小兒子一起過來,也是想讓兒子歷練歷練。
順帶讓他混點兒軍功,將來好有機會升騰。
畢竟成何想著,兒子雖小,可只要留在自己身邊,就不會有危險。
等汝南之圍解了,到時候在軍報上,隨便找個理由。
比如兒子聰明,救了哪個士兵,或者說探聽出什么情報。
早早打造一個神童人設,在東漢還是很吃香的。
只是,事與愿違吶……
甘寧聞說是成何兒子,便將成曼叫過來,似笑非笑地問道:
“……汝識我否?”
成曼戰戰兢兢答:
“……將軍是甘、甘寧。”
甘寧又問:
“適才吾殺汝父,汝有何言?”
成曼不知所措,顫聲答:
“……不知所言。”
于是,眾人皆笑,紛紛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