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治環境穩定,農業發達,經濟繁榮,學校、醫署林立。
百姓安樂,政通人和。
縱孔明有天縱之能,又如何能讓徐州更進一步呢?
不是孔明不努力,實在是他踩在先人的肩膀上,沒辦法更上一層樓啊!
所以,只有像當年陳登一樣。
離開徐州,抬起頭來。
少年才會有更廣闊的天地。
……路,劉備已經為諸葛亮鋪好了,就看你自己怎么走了。
事實上,
不論是李翊還是劉備,都是把諸葛亮當二代丞相培養的。
李翊雖未明說,但劉備看得出來,他就是想讓諸葛亮在將來接替自己的位置。
為了捧李翊,劉備拿出了河北。
現在為了捧諸葛亮,劉備則打算將荊州拿出來。
河北,是當年李翊一點一點打下來的。
荊州,同樣需要孔明你自己去爭取。
暮鼓聲中,劉備忽解佩劍相贈。
“此乃寡人佩劍,名曰雌雄雙股劍,又名鴛鴦劍。”
“此前征河北時,寡人拜李相為都督,贈他鴛劍。”
“最終,李相不負寡人之望,成功平定了河北。”
說著,劉備已將寶劍遞到諸葛亮手中。
“……孔明,現在寡人將鴦劍贈你。”
“盼你此下江南,一如當年李相去往河北一樣——馬到功成!”
劉備手舉在半空,面龐堅毅,露出不容拒絕的表情。
諸葛亮誠惶誠恐地接過鴦劍,
“……大王厚望,臣敢不效死?”
諸葛亮拜伏于地,頓首道:
“……只是江南之事,干系重大。”
“臣只恐心有余,力不足。”
正如此前分析的那樣,能撫定荊州的人選,只有那幾個元從。
因為只有他們鎮得住手下人。
諸葛亮加入的本身就晚,又沒立有什么大功。
也沒培養出自己的嫡系。
讓他孤身前往荊州,最后只可能落得個跟當年劉表一樣的結果。
話至此處,忽聞墻外馬蹄聲急。
“此必李相到了!”
劉備整衣冠笑道,“孔明現在可知寡人為何要召李相來徐州了?”
諸葛亮眉梢一揚,聰明如他,頓時明悟。
“原來大王是想!”
“正是。”
劉備點了點頭,背著手,眉宇間一川不平。
“寡人召回李相,正是欲借他之威,成卿之功也!”
“目今云長在青州,益德在徐州,元龍在淮南,李相在河北,俱是方面之帥。”
“明日堂議,寡人會命卿總督江南軍政,李相將隨卿同去。”
“凡軍政要務……”
說著,指了指諸葛亮手中握著的鴦劍,一字一頓:
“皆決于卿!”
沒錯,劉備召李翊回來,就是讓他“輔佐”諸葛亮的。
嚴格意義上講,此去撫定江南的人,本就是李翊。
但主角,只能是諸葛亮。
劉備要求李翊退居幕后,當“太上皇”。
說是諸事咸決于諸葛亮,但李翊真要訓話,眾人也都得豎起耳朵聽著。
只有把李翊拉出來,才能堵住齊國上下諸派的嘴。
不過這樣一來,其實“犧牲”的還是李翊。
劉備嘆了口氣,這才是他近段時間心情不好的原因。
“孔明知否?”
“李子玉者,世之奇才,所至之處,必為魁首。”
“然今日,寡人欲使其為綠葉耳。”
當了一輩子的傳奇,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主角。
但劉備這一次,卻不得不讓李翊當一回綠葉了。
從另一方面來講,為了捧諸葛亮,劉備把李翊都給搬出來了。
這自然令諸葛亮感動地無以復加,當即頓首再拜:
“……臣一定不負大王知遇之恩!”
劉備輕撫孔明之手,鄭重地說道:
“……善,卿不負寡人,寡人必不負卿。”
次日,堂議。
劉備當著文武百官的面,正式宣布,此去撫定荊州的人選是——諸葛孔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