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君心難測,伴君如伴虎。
很少有哪個君王,會對一個臣子如此坦肺腑之言。
諸葛亮大受感動,劉備的話則還在繼續。
“若李相不能下江南,便只有陳元龍一人可選。”
此前說過,下江南的人只能是劉備的元從。
因為只有元從才能鎮得住場子。
你派黃忠、步騭這些非元從過去,能力夠不夠兩說。
單說這平定江南的大功,你接不接的住吧!
你看人家陳元龍,為了吞并江南,準備了近十年。
你黃忠啥的,敢去跟人家淮南領袖爭并江南之功嗎。
別以為你也是四方將軍,就真的能夠跟關羽這個四方將軍一樣。
說啥干啥,陳登都謙讓著你。
權力,從來都不是身份賦予的。
而是在你擁有哪個權力之后,你需要一個身份罷了。
“淮南富庶,是我大齊之糧倉。”
“陳元龍又握有淮南水軍,若使其撫定江南,寡人擔心淮南諸將尾大不掉。”
劉備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道:
“故依照寡人之意,希望遣一位后起之秀去往江南。”
一陣春風掠過,吹散灰燼。
劉備忽執孔明之手:
“寡人遍觀我徐州諸才俊,唯卿可當此任!”
諸葛亮大驚,避席拜道:
“……大王,亮年幼德薄,豈敢與諸前輩爭先?”
“正因卿年輕!”
劉備鄭重其事地說著,將聲音漸漸壓低。
“江南平定之事,乃新舊之爭,卿當明白。”
孔明手中羽扇墜地,霎時了悟。
主公非是疑老臣,實恐功高震主,新舊相軋!
“子龍將軍做事沉穩,又未曾立有蓋世之功。”
“大王何不遣他前去?”
“……子龍太過仁厚,恐為士族所欺。”
劉備彎腰,替諸葛亮拾起羽扇,輕輕拂去上面的塵土。
將之還給諸葛亮,拉著他的手,邀請他陪自己逛后院。
時值殘陽西墜,樹影婆娑,映得二人面上晦明不定。
走至一樹前,劉備忽然停下腳步。
“孔明可知?”
劉備輕撫樹干,慨嘆道:
“此柏乃寡人初至徐州時所植,今已亭亭如蓋矣。”
說著,望向諸葛亮。
“正如卿之才德,潛滋暗長。”
“寡人日日觀之,未嘗不欣慰。”
諸葛亮方欲謙辭,劉備卻從袖中取出一疊絹書:
“此皆李相歷年密奏,篇篇盛贊卿之才略。”
展開最舊一函,但見“諸葛亮器識宏遠,真王佐之才”十二字赫然在目。
“彼時卿方回徐州,李相便如此推崇于你。”
劉備指尖輕點最新一封:
“去歲又言‘孔明治政之能,當世罕匹’。”
說著,忽有話鋒一轉:
“然孤偏要冷落卿三載!”
孔明見狀,伏地再拜。
劉備扶他起身,拍著他的肩膀:
“非是疑卿,實為……”
目光一轉,指著兵架子上的弓,說道:
“譬如射箭,當先審的,方能百發百中。”
“況江南重地,孤安能不審之又審?”
“這些年,孔明你一直待在徐州,寡人從未將你外派去他處。”
“一來考核卿之才略德行,二來磨煉卿之心性。”
“目今觀來,卿已具備獨鎮一方之本領矣!”
其實還有第三點,劉備沒有明說。
那就是這些年,諸葛亮雖無有過失,但一直沒立有大功。
但封的官位,爵位都不小。
一個瑯琊縣侯,使得諸葛亮遭受了不少人的質疑。
諸葛亮心知這一點,唯恐辜負劉備重托。
也是以效仿李翊,以他為榜樣,夙興夜寐,唯恐托付不效。
但任憑諸葛亮怎么努力,質疑聲從未少過。
理由很簡單,實在是待在徐州,李翊早就將這里打造成了一片樂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