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琦還是懂職場的基本規則的。
雖然此次下江南,諸葛亮是名義上的一把手。
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,李翊才是那個幕后的“太上皇”。
兼之李翊又是諸輩之中資歷最高的那位。
劉琦于情于理,都當先向他行禮。
這只是一個小細節,但給眾人留下了一個好印象。
知道這小子挺會來事兒。
隨后,劉琦邀諸葛亮等眾入了西陵城。
各自敘禮畢,分賓主落座。
劉琦一面使人上菜,一面又向眾人表達感激之情。
“目今蔡氏弄權,父親身死,吾身為長子,卻不得盡父子人倫之情。”
“每念此處,便痛心疾首,”
說著,劉琦掩面哭泣,淚水止不住的流。
諸葛亮乃出聲安撫劉琦道:
“公子勿憂,齊王遣我等來江南,正為此事而來。”
“不知如今荊州,是誰做主?”
劉琦乃為眾人解釋目前的荊州狀況。
當前的荊州,主要是蔡瑁、張允手握兵權的大臣,聯合扶持了劉琮上位。
劉琮已經是名義上的荊州之主了。
只不過隨著曹操大軍趕赴襄陽,魏國、楚國兩大公司完成了并購。
包括荊南四郡在內,一并倒向了曹操。
也就是說荊襄九郡,已有八郡是站在曹操那邊的。
雖然這些郡縣很多都屬于中立的觀望者,但并沒見著有一家是有強烈的親齊向的。
大家都在觀望,看看到底是投靠哪個大集團。
如果不是劉琦及時逃往了江夏避禍,守住了九郡中的最后一郡。
那么諸葛亮一行人眾,連荊州的一個落腳地都沒有了。
“……唉,荊州八郡,俱與曹操聯合。”
“聽聞曹操已親自南下,帶了足足五萬人馬。”
“未知孔明先生此次南下,有多少人馬?”
諸葛亮答,“亦有五萬。”
什么?
聽到這個消息,劉琦臉上沒有一絲絲高興。
“可是荊州之地,尚帶甲十萬余眾。”
“彼若與曹賊聯合,少說二十萬眾。”
“五萬如何與二十萬相抗,先生能否再向齊王叔父那里知會一聲。”
“請他再增益一些人馬過來?”
劉琦其實也有故意夸大對面實力的意思。
因為荊州雖號稱帶甲十余萬,但還不至于說真能跟曹操一起湊出二十萬人馬來。
不過即使如此,目前兩邊的實力對比依然十分懸殊。
劉琦知道,以劉備目前的實力,所能動員的兵馬絕對不止五萬。
不說也拿個二十萬出來,再派五萬人,湊個十萬大軍也行吶。
對此,諸葛亮則淡定地表示:
“荊州雖號稱帶甲十余萬眾,然劉琮、蔡瑁所能號令者,至多不過五萬。”
“夏口處,尚有周瑜屯駐地兩萬人馬。”
“如此算來,我軍少說也有七萬人眾,兩邊實力并不懸殊。”
說著,諸葛亮又為劉琦有條不紊地分析兩邊優劣。
“今本土未安,曹操便南下來爭荊州疆土,豈能曠日之久耶?”
“兼之韓遂尚在關西,為操后患。”
“吾料曹操斷難在南方久持。”
劉備由于疆土地域廣袤,不敢派太多人下江南。
曹操同樣也需要在北方留人,還要守關西韓遂。
此外,關于人選的調派其實是非常麻煩的。
因為每個部曲掌握在將領手中,你不可能真的像打游戲那樣,東南西北無死角調動。
像打荊州,你只能派離得近的武將過去。
這種情況,歷朝歷代都有出現。
比如有統治者要打遼東,將領們都嫌那里冷,就不肯去。
這時候,統治者們往往需要頂著巨大的壓力,強行施壓派他們過去。
之所以說是頂著巨大壓力,因為這是力排眾議,乾綱獨斷的結果。
一旦打輸了,損害的就是你這個統治者的威望。
類似情況,可以參考袁紹、曹操。
袁紹一打輸官渡之戰,冀州立馬掀起大規模叛亂。
曹操一打輸赤壁之戰,也是馬上跑回了許都,生怕后方整幺蛾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