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不到迫不得已,派出去的部隊最好是能在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。
即打輸了,失敗了,也不會使局面完全失控的那種。
劉備目前便是這種情況。
他所派去的人馬,主要就是由淮南軍與徐州軍構成。
一部來自中央軍,一部來自本就渴望打荊州的淮南軍。
這兩支軍即便最后失敗了,劉備也是能夠控制住局面的。
因為這符合兩支軍團的利益。
徐州軍直屬于劉備,為劉備打仗,他們能夠直接獲益。
淮南軍視荊州為后花園,打下荊州,他們也能從荊州直接獲得利益。
這時候,
你再派什么青州軍、河北軍過來,他們肯定是不樂意打的。
即便打也不會賣力。
道理很簡單,兩地隔得太遠,背井離鄉來回奔波本身就很麻煩。
并且打下來的荊州地盤,他們也拿不到。
而打壞的裝備,損失的部曲,與直接收益也是根本無法達成正比。
“曹操在江南不得久持,未知先生能在江南待多久?”
劉琦望著諸葛亮,認真問道。
諸葛亮微笑答道:
“齊王遣在下來此,便是為定江南之事。”
“江南不平,亮絕不回國。”
這……
雖然得了諸葛亮的保障,但劉琦仍是憂心忡忡。
覺得劉備派得人太少了,雖然你跟曹操都是派了五萬人。
但不能忽略荊州本土的人馬呀!
這時,一直閉目養神,不發一言的李翊突然開口:
“昔孫武子三萬破楚二十萬,兵貴精不貴多。”
“若再調兵,恐河北空虛,糧道難繼。”
“五萬人日耗糧六千石,若倍之,使一軍斷我糧道。”
“大軍俱歿于江中矣!”
“況吾大軍來此,多帶水軍。”
“而曹操乃北人,本不習水戰,豈是我軍敵手耶?”
李翊本身是不想說話的。
只是看劉琦屁話太多了,實在忍不住吐槽。
你以為我們不想多派人手過來嗎?
那不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嗎?
既然是你主動請咱們過來幫忙,那就別特么廢話。
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,你就只管看我們怎么破敵就成了。
劉琦聽出李翊語中的不悅,這才閉嘴。
又恭敬問他們有什么需求。
諸葛亮當即做了如下布置。
第一,遣細作探聽襄陽那邊是個什么情況。
曹操大軍是否已經進駐襄陽,荊南四郡是否已被傳檄而定。
第二,使人聯絡夏口的周瑜,相約共破魏楚之大計。
第三,修葺城防,布置舟船,催督糧草。
這是諸葛亮平生第一次完全掌權,面面俱到的督帥一方。
眾人見其做事一絲不茍,安排的諸事也都妥當,有當年李翊之風。
故皆心生佩服。
就在諸葛亮忙著籌備軍務之時。
李翊也沒有閑著,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能閑下來的人。
如果不是怕喧賓奪主,李翊恨不得現在就去接管諸葛亮的軍務,幫他調度諸將。
但既有劉備叮囑在前,李翊也只好是退居幕后。
既然諸葛亮在忙軍務,那他便來整頓一下江夏的吏治罷!
后人把荊州比作是一把半自動的刀。
防御還行,但指望不了它砍出去。
因為在砍之前,你得先跟刀商量。
刀要是不同意,你便沒轍。
這其實就是因為荊州的地方勢力太強了,以下克上之事時有發生。
此下江南,本就是奔著荊州去的。
那么從地方收回權力,加強中央集權一事,就勢在必行了。
江夏軍府內,燭影搖紅。
李翊將自己打算收回江夏的地方權力一事,告訴了陳登。
陳登眉頭皺起,一指江夏輿圖諫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