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時候齊國在江南戰場,會陷入三面被圍的狀況。
以一敵三,你說齊國真應付不了嗎?
那倒也不至于。
若果魏楚吳當真三國一起進攻齊國,齊國傾國之力,還是能夠與之一戰的。
但那是防守戰。
進攻戰與防守戰是有本質區別的。
保家衛國的戰爭,是一種退無可退,放手一搏的態勢。
可以動員全國軍民去守御。
而對外戰爭,本質上掌權者獲取利益的一種方式。
他發動戰爭的形勢,則是讓其他想要獲利的人一起過來加盟。
齊國如果進行防御戰爭一挑三,是絕對沒有問題的。
可如果單純是為了爭奪荊州,陷入三面被圍的境地,那肯定是會以失敗告終的。
因為齊國方面沒法在江南動員更多的人馬,確切地說是水軍。
過去十年,劉備陣營的戰爭幾乎都是在中原、河北打的。
所以陸軍遠比水軍強勢是合情合理的。
如果從一開始就往南方打,那此時齊國的水軍肯定比陸軍強。
可問題是,在漢末三國,能往北方打,誰會往南方打?
說白了,你江東六郡加起來,比不上一個冀州。
這話一點兒不夸張。
此前說過,江東是孫權用了幾十年才慢慢開發出來的。
開發之前的江東,就是一片瘴地。
又難打,收益又低。
不到迫不得已,沒有哪個戰略家會考慮先打南方的。
盡管李翊一直非常重視水軍發展。
又是買戰船,又是主張開發淮南。
但面對北方接踵而至的戰事,軍費肯定還是優先為陸軍服務的。
如果不是李翊的力保,此時的江南,甚至連淮南水軍都湊不出來。
現在劉備倒是騰出手來,可以重視水軍發展了。
只是沒想到江南戰事會進展的這么緊迫。
真就荊州一炸,四面八方的狼全都來了。
盡管又為諸葛亮增益了三萬徐州精銳。
但這些壯士能不能適應江南水土,還得打一個問號。
劉備知道這一點,李翊也知道這一點。
而周瑜更是清楚這一點,才認為齊國需要自己,需要自己的這兩萬江東水軍。
然而李翊的反應,確實超乎了他的預料。
轉身轉得十分從容瀟灑,真就一點兒都不帶猶豫的。
不止周瑜不明白,就連齊國諸文武也不明白李翊心中究竟作何感想。
只有李翊知道,又到了他最喜歡的“商場博弈”理論環節了。
李翊就是那個店主,周瑜就是那個買家。
所謂貨比三家,周瑜確實還可以選擇曹操。
但那也就意味著這會和齊國撕破臉皮。
東吳單方面絕對不是齊國對手。
如今的魏國已經沒有任何一片領土,與東吳接壤了。
考慮到魏國此前剛在河北敗給齊國,周瑜很擔心魏國有沒有能力保住東吳。
曹操又是否真的會傾盡全力來救東吳。
尤其是最重要的荊州,曹操又能分給東吳多少地盤?
這一連串的問題,周瑜都得打上一個問號。
齊國雖強,但終是以陸戰見長。
面對強大的荊州水軍,僅靠淮南水軍,就想打敗魏楚聯軍。
不說沒可能,但肯定還是要費很大一番功夫的。
如果能得到周瑜的江東水師,勝算說是直接提高四成也毫不夸張啊。
況且荊州那么大,兼之地方勢力雄厚,世家豪族盛氣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