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還請李相撥冗一二,與瑜將此事商定。”
李翊聞言一笑,以手指諸葛亮道:
“吾下江南,不問政治。”
“汝有何事,可與孔明相商。”
“他才是此次下江南的督帥。”
周瑜見李翊不肯與自己談判,而諸葛亮又非得指定讓自己先去進攻公安口。
倒不是周瑜怯戰,這是荊州一事,八字未有一撇。
連個大餅都不愿給畫,就讓他去打工。
這種事即便是現代資本家都做不出來,周瑜就更不可能接受的了。
“……李相權且留步。”
周瑜一般不隨便求人,只是齊國勢大,由不得他放低姿態。
光靠東吳自己,對上魏楚同盟,可以說是一點成算也沒有。
何況,即便不抱齊國大腿。
夾在兩大列強之間,東吳想自己單干,只怕齊魏都不會答應。
所以,與其說東吳是想跟齊國結盟,倒不如說是想購得一張進入荊州的門票。
結果別說預訂門票了,
連預訂的資格都還沒說要給你,就讓你去打錢。
你說這誰受的了?
“……適才諸葛先生,讓瑜為盟軍打頭陣,進攻公安港。”
“非是瑜怯敵怕戰,只是我江東將士,人吃馬喂,所費甚巨。”
“貴國擁河北巨土,握青、徐之富,總不好讓我東吳獨戰罷?”
周瑜倒也不明說,要分荊州土地。
想著先循循善誘,等李翊松口再說。
李翊轉過身來,冷冷地望著周瑜,道:
“既然孔明已經吩咐,君只管照辦便是。”
“又何須來問我?”
唔!
好霸道。
左右人紛紛感慨,不愧是李相爺,對外還是一如既往般強硬。
這宛同命令一般的語氣,換作別人,周瑜可能已經扭身就走了。
只是李翊名聲在外,周瑜太清楚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了。
適才周瑜一口一句盟軍,就是想強調東吳的重要性,把它放到與齊國同等的位置來。
這樣的小聰明又哪里瞞得過李翊?
所以李翊直接以命令的口吻,讓周瑜只管去做,不需要多問些什么。
就是要告訴周瑜,你們東吳是不能夠跟齊國一起上桌吃飯的。
倘若我們吃剩下有殘羹剩湯,那確實可以看心情給你們留點兒。
如果沒有剩下,那也就沒剩下了。
對此,周瑜只得嘗試著問道:
“公既無誠意合作,那瑜也只能就此告辭。”
“君請自便。”
李翊不假思索答。
話落,轉身便要走。
周瑜一怔,停在原地,猶豫要不要追上去。
此時李翊已經走出數步,陳登在旁側小聲提醒他道:
“……子玉兄,周郎麾下那兩萬水軍可是悍卒,縱然不引以為援,也不該就此得罪。”
“萬一激怒周瑜,使其投靠曹操,到時候襲擾我方后路,亦為大患吶!”
齊國這邊,明眼人都知道東吳的戰略地位其實不低。
周瑜麾下那兩萬水軍,是孫堅、孫策兩代人帶出來的。
又經過周瑜的淬煉,早已是一幫弄潮好手。
若能夠用在荊州戰場,絕對會有奇效。
反之,若將之推向曹操那邊。
那絕對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