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或三十為一排,或五十為一排。”
“首尾用鐵環連鎖,上鋪闊板,休言人可渡,亦可走矣。”
“乘此而行,任他風浪潮水上下,復何懼哉?”
“只是……”
忽又話鋒一轉,“若將舟船連在一處,倘賊人用火攻,吾之舟師必焚于江水之中。”
曹操對郭嘉后半段話不以為然,只對前半段感興趣。
“將舟船連在一起,當真好計!”
“奉孝有此良謀,何不早說!”
“……咳咳……咳……”
郭嘉猛烈地咳嗽兩聲,再次提醒曹操。
“明公千萬小心,舟船一旦連在一起,須防賊人火攻!”
曹操道:
“吾久經沙場,豈不知兵?”
“奉孝多慮矣。如今正值秋冬時節,當吹西北風。”
“賊人欲用火攻,來襲我舟船,豈非須用東南風乎?”
“于西北風處,用火攻,豈非是燒自家舟船。”
郭嘉蹙起眼眸,再咳兩聲
手伸向曹操,顫巍巍地說道:
“……李翊……多智……而近妖……”
話落,手便垂放了下去,再也沒能舉起來。
奉孝!!
曹操號啕大哭,諸輩之中,惟奉孝最知他心。
奉孝死后,我曹操更與何人再談知心話?
郭嘉在后世一直飽受爭議。
吹捧他的人,能喊出“郭嘉不死,臥龍不出”的口號來。
而貶低他的人,又能將之排到與馬謖之流并列,甚至不如馬謖。
其實這都是兩個極端。
郭嘉的“謀功”主要體現在戰略決策上。
因為郭嘉善于洞察人心,也更會與曹操相處,所以曹操很喜愛他。
而他的洞察人心的本事也讓他對曹操的主要對手的性格人品、行事作風了解頗深。
因此郭嘉在先攻打誰好、早打好還是晚打好,這些問題上的決策更符合曹操的戰略。
所以“嘉輒成之”,主要是曹操在戰略決策上贊揚郭嘉。
而具體的戰術戰法、怎么打,就不是郭嘉的長處了。
這些就是荀攸、賈詡、程昱的長處了。
對郭嘉最為合理的評價就是——
他是曹操的知己,以出謀劃策封侯。
按功績來說,郭嘉是要略遜于荀攸的。
但按照其一生功業來看,郭嘉是能夠排在曹魏五大謀士的第五位的。
郭嘉既死,曹操簡單為其辦理完了喪事。
隨后依照其遺計,即時傳令。
喚軍中鐵匠,連夜打造連環大釘,鎖住船只。
諸軍用之,果不再受風浪顛簸之苦。
嘔吐之狀亦止,于是俱各喜悅,對赤壁之戰的勝利充滿了信心。
不表。
……
曹軍置辦喪事的消息傳回李翊軍處。
知是郭嘉已死,齊軍全軍擺宴慶祝。
弄死一個算一個,少一個對手就少一分壓力。
隨后,又探聽得知曹操已使人將舟船連在了一處。
諸葛亮聞之,乃聚眾人商議:
“今曹操將舟船鎖在一處,當用火攻破之。”
此言一出,淮南諸將率先發言:
“欲用火攻,當借東風。”
“今正值秋冬時節,皆吹西北風。”
“如使火計,燒自家船矣!”
淮南將領都是沙場宿將,水上橫行多年。
太了解風向的重要性了。
諸葛亮一捋胡須,搖羽扇道:
“諸公所言,不無道理。”
“今欲用火攻破曹軍,非有東風不可為此事也。”
“然時值秋冬,唯有西北風勁吹。”
“欲用東風,須借鬼神之力襄助。”
“否則,此事卻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