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臨江仙·赤壁懷李子玉
卻說李翊于西陵口,設壇借風。
至三更時分,果然東風大作,直唬得齊軍、吳軍將士駭然不已。
以諸葛亮、陳登為首的眾將急忙找到李翊,諫言道:
“今東風既起,戰機不可失。”
“丞相宜早下令,發動進攻。”
“若使風至曹軍處,曹賊必解開鎖鏈,我軍失戰機矣。”
李翊乃道:
“當得一先鋒將,乘火船,去克曹軍。”
話落,以甘寧為首的淮南將領,齊齊請戰。
若說馬上廝殺,他們確實不如江北人。
可要說在江南弄水玩潮,奪船登板,那他們無人可敵。
而面對一眾驍勇悍將的主動請纓,李翊并未點選任何一人。
只謂諸葛亮說道:
“吾有二人薦于督帥,若使他們出戰,必獲成功。”
此言一出,眾人都在那里想,這么多悍將李翊都沒看上。
究竟是哪兩個人,竟有能力承擔此次決戰的先鋒任務?
“蔡中、蔡和!”
話落,二將應聲而出。
“今欲破曹,非火攻不可。二君可愿率火船為前導?”
二蔡聞言,對視一眼,臉上皆有畏難之色。
兩人伏地請道:
“魏軍水寨森嚴,若事不成,恐誤丞相大事……”
一旁的陳登聞言,厲聲拍案,叱道:
“豎子何怯!曹軍鐵索連環,正為火攻設耳!”
二人伏地,不敢頂嘴陳登。
李翊乃親自酒觴酌之,溫言對二人道:
“……汝等但依計行事即可。”
“功成之日,爵祿不少。“
“況曹操今不知汝二人已降我軍,若此次前去,曹操不疑。”
“待用火船燒著其連艦,吾大軍隨后趕來,破之必矣。”
二將這才領命,依照李翊吩咐,先使人發書至曹軍處。
送至長江邊,其書略曰:
——“臣蔡中、蔡和頓首再拜,謹呈魏公麾下:”
“臣等自受命潛入齊軍以來,夙夜憂懼,如履薄冰。”
“今探得齊軍機密,不敢不報。”
“李翊已暗結江東,欲于今夜,舉全軍來攻明公。”
“臣等竊聞此訊,肝膽俱裂。”
“念明公厚恩,豈敢坐視?”
“然李翊多疑,帳下耳目眾多,恐事泄遭戮。”
“故佯裝督糧,奪快船三十余艘,自夏口夜遁。”
“今泊烏林上游三十里蘆葦深處,望丞相速遣輕舟接應。”
“若得面陳,愿獻齊軍作戰詳圖,并指認江東細作。”
“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,伏惟明察!”
“臣蔡中、蔡和泣血再拜。”
“建安十一年,冬十一月。”
曹操得蔡中、蔡和之書,急聚眾文武商議:
“今吾在長江邊,水軍已成。”
“連破淮南、東吳水軍。”
“蔡氏兄弟又發書來說,李翊欲趁今晚,傾力來攻。”
“孤欲迎戰,公等以為如何?”
程昱諫曰:
“李翊多詐,前番連連挫敗,今反而傾力來攻。”
“明公不可輕信。”
曹操一捋胡須,道:
“李翊雖然多詐,然吾之水師已成。”
“未有懼怕之理,縱然不敵,亦可退回江陵。”
在曹操看來,如果前番自己戰勝齊軍,是李翊故意示弱。
好讓自己輕敵,誤以為水軍練成。
那么大不了就是輸了,退回江陵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