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從整體的戰略上講,魏國落下風,齊國盛極一時。
對于曹操來說,打輸了赤壁之戰,將徹底失去與齊國爭雄的機會。
而如果打贏了,成功吞下江南之地,則能夠與齊國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。
反觀劉備呢?
赤壁之戰打輸,無非就是退回江北。
他本身也沒有在江南之地投入太多兵力。
就算打出了建國以來的最丑陋戰績,江南軍全軍覆沒。
那劉備依然還有徐州軍、青州軍、河北軍,幽州軍,遼東軍。
當然,這些軍隊只有青徐冀三州的兵力是主力,也是劉備掌控力最強的。
其余戰區的士兵,對劉備而言一是太遠調動不方便。
二是他們大多守御邊關,不能擅自離去。
三是這些士兵的組成,很多是由當地豪強帶出來的,劉備不一定調得動。
比如鮮于輔、張南、焦觸等幽州豪強。
但劉備手上,依然握有一支可以左右天下形勢的兵力。
總結一句話就是,
赤壁之戰,老劉輸得起。
所以他可以穩扎穩打,一面派人經略江南,一面又慢慢消化自己北方的土地。
同時還能夠著手于穩定內部局勢。
但是曹操已經輸不起了,面對江南之地,幾乎已是賭上全部身家。
他要與劉備在做最后一搏!
令畢,水軍寨中發擂三通,各隊伍戰船,分門而出。
是日夜晚,各船拽起風帆,沖波激浪,穩如平地。
北軍在船上,踴躍施勇,刺槍使刀。
前后左右各軍,旗幡不雜。
又有小船五十余只,往來巡警催督。
曹操立于將臺之上,觀看調練,心中大喜,以為必勝之法。
謂左右人道:
“吾水軍已成,何愁不能破齊軍?”
于是教且收住帆幔,出水寨,直往烏林方向去。
大船渡江,如履平地。
曹操立于船頭,正是傲睨得志之時。
程昱過來找到曹操,說道:
“明公,昱思來想去,總覺此事不妥當。”
曹操問曰,“何處不妥?”
程昱對曰:
“向者齊軍連敗,士氣挫動,今怎敢傾盡全力來攻?”
“況李翊善料人心,蔡中、蔡和本非忠義之輩。”
“若為李翊所誘,倒戈卸甲而降,如之奈何也?”
曹操聞言,憤然曰:
“此輩若敢叛我,孤自取二人頭顱做福物,用來祭旗!”
程昱微微一頓,看向周圍船只,被鐵索緊密地連接在了一塊兒。
“船皆連鎖,固是平穩。”
“但彼若用火攻,難以回避,不可不防。”
曹操仰頭大笑:
“仲德多慮矣,凡用火攻,必借風力。”
“方今隆冬之際,但有西風北風,安有東風南風耶?”
“吾居于西北之上,彼兵皆在南岸。”
“彼若用火,是燒自己之兵也,吾何懼哉?”
“若是四月小春之時,吾早已提備矣,更不在此時出戰!”
曹操也不傻。
春天之時,曹操已下江南。
彼時為何不找齊軍決戰?
并不單單是因為水軍沒訓練好,更是因為當時在吹東南風。
曹操才不會處在上游,傻傻地去跟齊軍硬碰硬呢。
諸將皆拜伏曰:
“丞相高見,吾等不及。”
“此役必破齊軍,生擒李翊!”
曹操顧謂諸將,鼓舞眾人道:
“劉備之兵,多為青、徐、燕、代之眾,不慣乘舟。”
“今能水中作戰者,惟陳元龍淮南一軍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