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諸公水功已成,盡管奮戰!”
“……必勝!必勝!”
眾人斗志昂揚,振臂高呼。
他們個個堅定了自己的信念,立志要打破齊軍不可戰勝的神話。
大船穿寨而出,直往江南進發。
卻說南岸隔夜聽得鼓聲喧震,遙望曹操調練水軍,探事人報知諸葛亮。
諸葛亮登山望之,又來報李翊。
李翊從容答曰:
“吾已知之矣。”
“曹操水軍已過了州陵,直奔赤壁而來。”
“可教軍士早做準備,江南之戰,一戰可定。”
諸葛亮驚問道:
“相爺何以知之?”
李翊乃將自己的望遠鏡遞給諸葛亮。
諸葛亮久聞李相爺有一能夠窮極千里之目的神器。
此神器,除李翊外,只有齊王劉備使用過。
諸葛亮一直想用一用,不想李翊隨手就給了自己。
乃雙手小心翼翼接過,搭于眉前,觀之。
遙遙望見江北水面,艨艟戰船,排合江上。
旗幟號帶,皆有次序。
“相爺!”
“曹軍果然中計,舉全軍而來。”
“是否擊之?”
諸葛亮心中其實已有計較,但是在前輩面前表現的異常恭順。
李翊澹澹答:
“可擊!”
諸葛亮大喜,即回帳中,開始調撥諸將。
先喚甘寧過來,吩咐道:
“興霸引一支軍,率軍望南岸走,只打北軍旗號。”
“直取烏林地面,正當曹操屯糧之所。”
“可深入軍中,舉火為號!”
甘寧欣然領命,率錦帆郎去了。
又喚太史慈到前來:
“子義為大王久鎮邊陲,今正當用武之時也。”
“可率本部豫章軍,直奔云社地界,斷曹操襄陽來的援軍。”
“但凡見著曹兵相逼,放火為號。”
“若見著紅旗,便是吳軍之兵前來接應,勿要殺錯。”
太史慈拱手稱是,領命退去。
這兩隊兵行程最遠,諸葛亮率先吩咐。
然后又趙云領三千兵,前去烏林接應甘寧,助他焚燒曹操寨柵。
第四支兵,諸葛亮喚來高順。
命他率本部陷陣營軍士,直截彝陵界首。
只要看著烏林火起,以兵應之。
第五隊喚老黃忠來,亦領三千兵,直取漢陽地界。
從漢川殺奔曹操案中,看白旗接應。
第六隊,喚蔣欽領三千兵,盡打白旗,往漢陽接應黃忠。
六隊船只,各自領命,分路去了。
然后即教蔡中、蔡和安排火船,前往與曹操約定之處。
然后又命徐盛率一隊船只,在后面接應二將。
又謂徐盛道:
“倘蔡中、蔡和有二心,即于背后殺之!”
顯然,即便到最后一刻,諸葛亮仍然不能對蔡氏兄弟完全放心。
他不像李翊,用人完全相信自己的主觀的意識。
諸葛亮一生為謹慎,對于這種貪生怕死之輩,他不得不多留一個心眼。
分派完后,
諸葛亮又調撥主力部隊。
一隊領兵軍官周泰,二隊領兵軍官,三隊領兵軍官陳矯,四隊領兵軍官陳登。
由他本人親自統領。
四隊軍官,各引戰船三百只,前面各擺列火船二十只。
諸葛亮隨后請來李翊上大艨艟上“觀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