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孫劉組成盟軍,在赤壁大破曹操與荊州水師。
曹操大敗,在曹洪的救護下,倉皇上岸。
齊軍諸將,無不摩拳擦掌,準備廝殺。
而就在這時,李翊突然下令,撤回齊軍主力,任由東吳軍去追殺。
對于這道命令,眾人皆感到不解。
紛紛踴躍請命,諫道:
“今赤壁既捷,北軍潰退。”
“曹賊已經敗走,正是我等乘勝追擊之時。”
“若是成功,曹賊一舉可擒。”
“相爺何故使我等撤軍?”
李翊按劍叱曰:
“止!”
命令一下,大部分主力盡皆停止了追擊。
眾人攔不住,只得讓本部將士回來。
否則,便是違反軍令。
陳登見此,只得替眾人過來問道:
“今曹操狼狽,若縱之歸,恐養虎貽患。”
“……子玉兄莫非忘記此下江南,所為之事乎?”
“……從未有忘。”
李翊正色答,振袖一指輿圖。
“我倒覺得是諸君忘了吾等南下之本意。”
眾人一怔,皆面面相覷。
李翊的話還在繼續。
“此下江南,非是為了誅曹,乃取荊州也!”
“觀曹操雖敗,猶有曹洪等死士相隨。”
“若窮追入北,其勢必困獸猶斗。”
“且東吳覬覦江陵久矣,吾等若遠征,徒使周瑜坐收漁利耳。”
“吾讓追曹之功于吳,吾自取荊襄之實,何所不可?”
眾人這才想起,此時的荊州還有一個“麻煩”未曾解決。
那就是東吳。
周瑜手上足有兩萬水軍,在江南之地,也是一支十分彪悍的力量。
而孫劉同盟,出于共同的利益,即擊退曹操聯合在了一起。
如今曹操已經敗退,那么這場同盟沒有了可以聯系在一起的利益,出些破裂就成了必然。
只是曹操剛敗,沒必要使兩家馬上撕破臉皮罷了。
“荊州之地,沃野千里,北據漢川,帶甲兵十余萬。”
“吾等在江夏人馬不多,欲要盡吞楚地,恐非易事。”
陳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認為荊州之地,想要直接掠過東吳全吞,有些困難。
畢竟消化土地,與直接攻城略地是兩碼事兒。
即便是歷史上的曹操,在赤壁之戰前,盡吞荊州之地。
當時的賈詡也認為,曹操要消化它們,至少需要好幾年時間。
而如今正是爭分奪秒的時候,荊襄足有九郡,要如何掠過東吳將之全部吞并呢?
李翊唇角微微翹起,環視眾將,笑指輿圖說道:
“諸君且看,荊州富地,盡在荊北襄陽、南郡之地。”
“至于荊南四郡,地廣人稀,便是讓與東吳何妨?”
荊州光看地圖是非常大的,但是荊北和荊南完全是兩個概念。
雖然同為荊州人,但荊北人大多看不上荊南的窮哥們兒。
主要還是因為荊南位置太偏,所轄之地多為瘴地。
還有山川、河流,農業、手工業極其落后。
我們常說的荊州是亂世桃園,是北方士大夫避難的首選之地。
其實指的就是荊北。
荊南四郡加起來比不上一個襄陽,這話一點不夸張。
當時的荊南甚至還是一個流放之地。
并且荊南地區雖然看起來很大,但交通不方便。
如此幅員遼闊的土地,反而削弱了政府的中央集權。
因為地方傳達命令不便利,容易有割據的風險。
當然了,荊南各郡的太守,其實大多也是墻頭草。
基本上誰控制荊州,他們就投靠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