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李翊讓太史慈回下邳當官,絕對是出于好心。
從此以后,太史慈也能體會一把,下邳的爺就是爺了。
念及此,李翊復取官牒示之:
“君功績已著,當遷下邳為官。”
“然欲膺新命,先療沉疴。”
“昔孫叔敖病三年而楚興,君其善自珍攝,來日方長。”
“齊王定不會虧待于汝。”
言外之意,李翊已經幫你在京城那邊打通關系了,齊王也知道這件事了。
接下來子義你就只需要安心養病。
如果果真養好了身子,等回到下邳以后,你的好日子還長著呢!
太史慈感泣受命,連連拜謝李翊厚恩。
李翊遣關平率精衛三百人,護送太史慈回下邳。
如此一來,夏口的人事安排俱已妥當。
眾人紛紛問李翊,您老老人家是否要留在夏口,盯著周瑜?
李翊沉吟半晌,乃道:
“周郎多智多謀,我若繼續留在江夏,其必生疑心。”
“吾還是離開的好。”
于是將江夏托付給了諸葛亮,正式將江南大權全部交給了他。
李翊一走,諸葛亮毫無疑問就是荊州的第一話事人。
諸葛亮也明白這個道理,相處的這段時間,亦是十分感念李翊恩德。
雖然李翊有時候做事很霸道,脾氣不好時也會忍不住罵人。
但李翊做的這一切,終究是為了諸葛亮能夠順利接手荊州。
畢竟他在河北為官,在江南做再多事,也得不到更多好處。
諸葛亮知其良苦用心,乃親自于江邊送行。
至江邊時,當著眾文武的面,李翊取印綬親授諸葛亮。
“自今日始,江南之事,盡付孔明矣。”
話落,李翊便解甲登舟,欲北歸徐州去。
眾皆愕然,雖然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只是大伙兒跟李翊相處久了,知他是個極為貪慕權勢的人物。
沒想到,真正要交還江南大權時,過程竟會如此簡單爽落。
諸葛亮一怔,急忙追至江渚,執李翊衣袂,泣曰:
“公何遽去?”
這近一年的相處,諸葛亮也把李翊當恩師一樣看待。
知他要走,心中是萬般不舍。
李翊見此,亦心中一動,撫其背嘆曰:
“吾性剛戾,待君素嚴,然玉不琢不成器。”
“昔管子射鉤,鮑叔薦之。”
“今吾叱咄,實為儲才。”
李翊是真心實意盼諸葛亮更好。
倒不是小瞧諸葛亮,只是本位面的諸葛亮受到了太多場外的壓制。
缺少了許多鍛煉的機會。
并且跟歷史上那種地獄開局不同,諸葛亮拿到那種劇本,只能是火力全開。
但如今這樣一出劇本被諸葛亮拿著,李翊就不得不扮演“嚴師”的角色。
盼諸葛亮能如歷史上那般,拿出百分之兩百的精神來做事。
至于為什么么……
時江風驟起,李翊深吸一口氣,以手指奔濤曰:
“此水終東去,猶吾志在北。”
“吾與齊王起于草莽,奮戰十余年。”
“舍生忘死,乃有今日齊國之江山。”
“吾終將老去,早晚要將大事托付讓人。”
“故吾實不忍見此基業所托非人。”
“君之聰慧勝吾十倍,唯欠果決,故往日相逼,皆為此耳。”
李翊很少對人這樣說話,對諸葛亮這樣說,絕對是自己的真心話。
諸葛亮愣在原地。
李翊已登上輕舟,于舟上輕吟:
——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數百年。”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