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殺了魏續,只怕夫人會難過吧?
于是說道:
“既如此,便暫饒魏續一命。”
“他死守殘軍,若再失寸土,定斬不饒!”
次日,呂布正式升帳點兵。
呂布自統中軍,領三千鐵騎。
其中主要為并州老兵,少部分遼東征來的本土士兵。
左翼軍有侯成統領,率兩千兵。
刀盾如林,殺氣凜然。
右翼軍由成廉統領,亦率精兵兩千。
甲胄森寒,步伐如一。
后軍由曹性統領,皆著赤甲,背負短弓。
腰懸環首刀,威風凜凜。
三軍列陣,旌旗蔽空。
呂布跨馬巡營,見軍容整肅,心中大悅,遂揮戟喝道:
“高句驪蠻夷,屢犯我境。”
“今日當掃其丸都,永絕后患!”
眾將士齊聲吶喊,聲震遼東。
呂玲綺亦拔劍高呼:“愿隨溫侯,蕩平胡虜!
”其聲清越,竟不輸男兒豪氣。
大軍即發,煙塵滾滾。
遼東百姓簞食壺漿,夾道相送,皆言:
“呂氏虎女,真乃將門之風啊!”
……
話分兩頭,
呂布大軍既發,北戍校尉張繡亦得玄菟陷落之報。
當即點齊本部精兵五千,星夜北上。
行軍途中,張繡于馬上沉思。
忽對身旁的謀士賈詡問道:
“……先生,繡有一事不解。”
“高句驪乃蕞爾小國,何敢犯我大漢?”
“莫非欺我遼東無人乎?”
一漢當五胡,從而不是一句玩笑話。
即便漢末大亂,也沒有哪個漢朝人認為胡人是能夠跟漢人平起平坐的。
賈詡輕捋短須,緩聲道:
“將軍有所不知,蠻夷之性,如犬吠日。”
“雖不能傷人,卻聒噪不休。”
“彼輩敢犯邊,非因不懼天威,實乃料定朝廷難以久駐重兵于苦寒之地。”
張繡皺眉道:“既如此,何不一舉滅其國,永絕后患?”
賈詡搖頭嘆道:
“將軍豈不聞光武舊事?”
“昔年高句驪屢叛,光武帝雖能伐之,然終棄其地,何也?”
“遼東雪厚冰堅,山險路遙。”
“縱使一時得勝,大軍久駐則糧草難繼,徒耗國力。”
“故歷代明君,多取懷柔之策。”
“非不能戰,實乃得不償失耳。”
說來也可笑,高句驪人在玄菟郡燒殺擄掠,但他們的祖先其實就發源于玄菟。
當時玄菟有一個高句驪縣,生活著句驪人。
他們與周圍的穢陌族群,以及扶余人生活在一起。
經過混居融合之后,這才有了后來的高句驪人。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高句驪似乎是因為后面隋唐多次討伐而不克有了名聲。
但自其建國以來,其實一直都是漢朝東北方的勁敵。
如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,高句驪就對遼東進行大規模進攻。
漢和帝元興元年,高句驪又襲擊了遼東郡的六個縣。
漢安帝元初五年,高句驪又襲擊了玄菟郡。
三年后,幽州刺史馮煥組織了一次對高句驪的反擊。
高句驪人則是用“詐降計”,將漢軍拖在了長白山山區。
然后趁機偷襲了兵力空虛的玄菟郡,以及遼東郡。
同年夏天時,高句驪人又聯合了鮮卑人,再次襲擊了遼東郡。
而且這一次,是直接深入到了遼河下游地區。
遼東太守蔡諷對高句驪人進行尾隨追擊,最后戰死。
通過這些斗爭不難發現,高句驪一直都是東漢王朝東北方向的一個大患。
當時高句驪人擄掠了大量的漢人人口。
東漢王朝從前主張用武力去奪回這些人口。
但是后來發現,打仗燒的錢,遠比自己贖買的錢要多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