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直接改成了贖買政策。
也就是東漢直接用絹帛,換回高句驪擄掠的漢人。
這種政策,其實是變向的鼓勵高句驪人去擄掠人口。
因此遭到后世很多人的鄙視。
人們認為,如果換成是漢武帝,肯定會直接用武力去奪回。
這話的確不假,
不過東漢對高句驪的政策,一直都比較務實。
打仗燒的錢實在是太多,即便讓高句驪人鉆空子。
其所費之錢糧,也不及直接出征之十一。
“……文和之言,確有道理。”
“然今日高句驪猖獗至此,若不懲戒,邊民何安?”
張繡開口問道。
賈詡聞言,微微一笑:
“懲戒可也,然不必窮追。”
“譬如驅狼,只需令其知痛而退。”
“何必深入巢穴,反受其害?”
張繡略作沉吟,又問賈詡道:
“……先生乃是智者,可否為我言明。”
“這遼東之地,異族不少。”
“這高句驪人未見其勢,何以便為我之大患?”
賈詡一捋胡須,深入淺出地為張繡解釋道:
“……高句驪者,地近華夏,得窺漢儀。”
“其族習我風化,明我虛實。”
“故能乘新莽之亂,竊據玄菟。”
“及光武中興,漢室姑息,竟容其自立。”
“其國處窮山惡水之間,田疇褊狹。”
“雖力耕畋漁,猶難果腹。”
“雖制沃沮、穢貊,取其魚鹽布帛,然終不能自足。”
“由是戶口孱弱,滋生遲緩。”
“故其立國以來,拓土之志未嘗稍懈。”
“北侵扶余,南噬樂浪,西窺遼東。”
“蓋遼土豐沃,寒溫得宜,實高句驪夢寐所求之地也。”
高句驪人由于地理的原因,其族群能直接接觸到漢文明。
他們對漢朝的內部情況,遠比其他民族更為熟悉。
因此他們可以利用新莽時期的混亂局面,迅速奪取西漢玄菟郡的大部分地區。
然后在東漢王朝建立之后,迫使漢王朝承認既成事實。
默許了他們的獨立建國行動。
高句驪作為一個山地國家,它的農業基礎非常薄弱。
高句驪人在險山惡水之間,也建立了一些小塊的農業地區。
不過由于長白山太冷,即便高句驪人拼命從事農業生產,漁獵生產,也吃不飽飯。
同時高句驪作為東北強國,雖然能向沃沮人與穢陌人征收魚、鹽、布匹等各種產品。
卻依然無法做到自給自足。
這就導致高句驪人口增長緩慢。
因此沖出山區,向平原地帶發展,向成熟的農業區發展。
就成了高句驪王國的基本國策。
所以我們能夠看到,高句驪在建國以后。
幾乎不停歇的蠶食四周的土地。
向北進攻蠶食扶余國,向南進攻蠶食樂浪郡。
先西進攻遼東郡所在的遼河平原。
其中相對來說,遼東郡的氣候最為溫和。
這里人口相對最多,開發程度也最高。
所以遼東郡一直是高句驪心心念念的地方。
張繡聽完,心中亦有所觸動。
聽賈詡的意思,高句驪這國家簡直沒辦法和漢朝和平共處啊。
除非漢朝把玄菟、遼東給他。
否則人家就要一直往這里打,因為這是人家的立國之策。
正說間,前方斥候來報:
“呂布大軍已自襄平出發,正往玄菟而去!”
張繡揚鞭喝道:
“傳令三軍,加速行軍!”
“莫讓呂奉先獨攬其功!”
話落,大軍迅速北上。
……
(遼東與高句驪對峙圖)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