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之土的競爭,曹操俱已失敗告終。
那么天下之地,只剩西壤,可供曹操開拓。
于是回到潁川之后,曹操派鐘繇撫定關中,加強了對關中地區的開發。
同時,派人秘密聯絡西涼首領韓遂,商議著進取漢中之策。
曹操之所以如此急切,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。
換作從前,憑借地形位置,蜀地應當是曹操的囊中之物才對。
但隨著爭奪江南的失敗,劉備已經打通了通往蜀地的道路。
只要他將荊州的事務全部處理完成,就能夠騰出手來收取益州。
所以曹操不得不抓緊自己取西蜀的步伐。
并且開始將資源往西部傾斜,除潁川外,將大量的人口搶先遷至關中地區。
曹操不是傻子,他知道古代戰爭中,人口就是最重要的資源。
因為它代表著兵源、糧源。
隨著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,曹操的版圖幾乎被他全面包裹。
為了防止腹背受敵,曹操自赤壁敗回以后,就一直著手“遷都”計劃。
將資源全部傾斜到關中地區,修葺長安、雒陽等地。
也就是說,曹操已經做好了放棄東部的打算。
至少不會為了東部領土,繼續跟劉備死磕。
只要打通去往西蜀的道路,曹操就還有機會。
益州者,天府之土也。
以此為根據,未嘗就不能卷土重來。
此高祖之舊事也。
只是,當曹操這項宏偉計劃實施下來以后。
率先驚動的,無疑是益州的守門員張魯。
要進入蜀地,必先取漢中。
這令張魯頭疼不已。
張魯這個人其實也有野心,在漢中自在慣了。
不到迫不得已,他真不想屈膝事人。
于是,聚眾商議說道:
“近日曹操聯絡韓遂,兩人交往密切。”
“吾料此二賊久必將侵我漢中。”
“我欲自稱為漢寧王,督兵拒曹操。”
“諸君以為何如?”
原來,漢中民間有人在地下挖出了一枚玉印。
一時間,謠言四起。
都認為天命在漢中。
于是漢中諸人,紛紛想要尊張魯為漢寧王。
張魯亦有此心,因他教化世人,頗有民望。
只是劉備在東,人人皆言其能三興漢室,有帝王之相。
張魯也不好于此時冒這大不違,于是借此此次會議,趁機發問。
功曹閻圃勸諫說道:
“漢川之民戶,出十萬余眾。”
“四面險固,財富土沃。”
“上匡天子,則為桓文。”
“次方竇融,不失富貴。”
“今承制署置,埶足斬斷。”
“遽稱王號,必為禍先。”
“愚竊以為益州劉璋昏弱,不如如先取西川之地以為根本。”
“然后再稱王未遲。”
張魯聞言大喜,遂與弟弟張衛商議起兵事宜。
早有細作報入川中。
益州牧劉璋,字季玉,江夏竟陵人。
其父劉焉,早年間割據蜀地,頗有野心。
他便是那個率先向靈帝提出“廢史立牧”之人。
州牧權力,凌駕于刺史、太守之上。
可以獨攬一方大權。
所以有很多人都說,劉焉才是導致漢末各地軍閥割據的元兇。
后來劉焉發背瘡而死,其子劉璋便繼得其位。
劉璋與張魯有仇,他曾殺了張魯母親及其家室。
不過在與張魯的交兵之中,輸多贏少。
由此,劉璋對張魯也是忌憚不已。
待聞說張魯起兵,打算攻取蜀地時,劉璋本已心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