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說張松為劉璋出使齊國。
早有人將其行程報到荊州,諸葛亮與眾人商議。
都覺得機會難得,一致決定在見到劉備之前,先去迎他。
計較已定,吩咐各營人馬,各縣官員一一配合了。
至次日時,張松也乘馬引了仆從,直望荊州界上而來。
將之夷道時,忽見一隊軍馬,約有五百余騎。
為首一員大將,輕妝軟扮,皓首白須,威風凜凜。
手中寶刀,燦爛如雪,勒馬前問曰:
“……來者莫非張別駕乎?”
張松答說:
“……然也。”
那將乃慌忙下馬,聲喏曰:
“黃忠在此等候多時矣!”
一聽是黃忠,唬得那張松也趕忙下馬。
誠惶誠恐地奔至黃忠跟前,見禮道:
“莫非陣斬夏侯之黃漢升乎?”
此時的黃忠也已經威名遠播了。
即便是身在蜀中的張松亦未少耳聞。
至少他是知道黃忠是齊國唯四的四方將軍之一,在齊國不說權重,位高是肯定的。
這樣的人物親自到邊界來迎接自己,令張松受寵若驚,連忙問:
“老將軍何故到此迎我?”
黃忠乃道:
“吾奉孔明先生之命,為大夫遠涉路途,鞍馬驅馳。”
“特命黃忠聊奉酒食。”
言罷,左右軍士持酒碟熟肉上前,跪奉獻之。
諸葛亮此時的名聲雖不及黃忠響亮,但只要是從政者都知道。
荊州之主,名義上雖然是劉琦公子。
但齊王劉備,早已經將荊州之事付與了他。
顯然,以諸葛亮之聰明才智,已經猜到了張松的來意。
張松心里暗忖:
“……人言諸葛孔明睿智聰明,吾雖是遠客。”
“然又何勞厚禮于此?”
“想必是那孔明知我出西川之用意,故意以此厚待于我。”
“只是齊國之主終是劉玄德,而非孔明。”
“也不知那劉備見我到此,是否禮遇?”
“我權且應喏下來,之后到下邳再作商議。”
于是,張松謝過黃忠,陪著他飲了數杯酒。
然后黃忠邀張松同行,張松應下。
兩人一起上馬,并馬而行。
來到江陵界,是日天晚,前到館驛。
見驛門外百余人侍立,擊鼓相接。
原是諸葛亮攜公子劉琦,連帶著馬良、伊籍、蒯越等一眾荊州大臣到此迎接。
張松乃慌忙下馬,上前見禮。
劉琦率先開口:
“吾等與孔明先生在此等候久矣,專候張別駕到來。”
張松躬身謝過。
諸葛亮引之入內,各自講禮敘坐。
須臾,排上酒筵,荊州大臣,紛紛殷勤相勸。
飲酒之時,諸葛亮只說閑話。
或慰問別駕路途辛苦,或問別駕有何難處,是否需要幫助?
中間完全不提西川之事。
以致張松都開始懷疑,是否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?
人家真的就是熱情好客,寬仁待人。
我卻非要懷疑人家的誠心,以為有所圖謀。
張松一時間猜不明白,只被眾人殷勤勸酒。
飲至更闌,方始罷席,宿了一宵。
至次日天明,亦有諸葛亮安排的侍從伺候。
一連留了張松在江陵飲宴三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