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目今奉先已破其軍,斬其大將。”
“此等蠻夷,懲之即可,何必傾河北之物力,以滅其國?”
“昔日光武棄西域,非不能取,實得不償失。”
“今若遠征,恐勞師糜餉,反誤荊州大計。”
李翊沉吟道:
“可若邊患不除……”
劉備笑道:
“遼東有奉先鎮守,斷使胡馬不能南度。”
“況燕代還有國讓、子經在,斷無有失。”
“丞相只管管好河北之地,勿憂幽遼之事。”
“如今孔明在荊,方與孫權周旋。”
“吾等當如高祖經營關中,先固根本,再思外患。”
李翊乃不再堅持,遂罷征遼之議。
中間劉備又提了一嘴,你相府上的辛毗已經被自己派去到沛國當沛相了。
李翊表示,那是他的榮幸不過。
正說之時,忽有一使到。
來自荊州,是諸葛亮派來的。
使者將書信奉給劉備,劉備覽之。
其書略曰:
——“臣亮頓首再拜大王麾下:
“近者益州別駕張松,持西川地理圖本,假稱朝貢,實欲擇主而事。”
“此人雖身材短小,然胸藏錦繡。”
“松每過州縣,必暗記關隘險要,實乃西川活地圖也。”
“昔高祖入關,得蕭何收秦圖籍。”
“今大王若得松助,譬如夜行得炬。
“乞大王親迎于郊,以厚相待。”
“尤需防其轉投曹操。”
“聞曹賊近日密遣使結好韓遂,漢中張魯已生懼心。”
“若使其再得西川之助,其勢難制。”
“書至之日,松當已近徐州。”
“愿大王效周公吐哺之誠,勿以貌取人。”
“西川能否入囊,盡在此舉矣!”
“亮再拜頓首,建安十一年冬。”
……
看完這封書信后,劉備乃顧謂左右人道:
“這張松是何許人也?”
“孔明在信中勸寡人重視此人。”
“而寡人卻只知此人是蜀中人物,其余之事,一無所知。”
時太傅魯肅在側,當即為劉備科普說道:
“稟大王,這張松字子喬,乃是益州劉季玉之別駕。”
沒錯,歷史上張松是字子喬,而不是演義里的永年。
永年其實是另一位蜀中名臣彭羕的字號。
“此人出身于蜀郡大族,見識過人,精明果斷,頗有才干。”
“其常以為劉璋暗弱,不足與有為,故常竊嘆息。”
“在下以為,孔明在信中盛贊此人,必是其有助大王取西川。”
“愿大王厚之。”
嗯……
劉備一頷首,又看向李翊道:
“丞相如何看待此事?”
李翊不假思索答:
“翊與孔明、子敬之意相同,張松乃是益州別駕。”
“且不論其來此何為,于情于理,都應當厚待之。”
“否則,有失大國威儀。”
“況天下之地,大王已得十之六七。”
“蜀地多險,若得張松襄助,則大有裨益。”
“今其來此,正好大結蜀人之心。”
劉備然其言,又問張松走到何處了。
人答剛入境徐州不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