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松頷首,連連贊嘆道:
“……雄兵哉!雄兵哉!”
“出入有門,進退曲折,雖孫、吳再生,穰苴復出,亦不過如此而已。”
“齊王殿下有此雄師,無怪能夠蕩平中原,橫掃天下。”
“漢室當興于齊王之手!”
張飛演練完畢,正好也催馬趕來。
正聽見張松的贊美之詞,不禁心花怒放,喜道:
“……哈哈哈,先生說的極是。”
“天下誰人不知,我齊軍到處,戰無不勝,攻無不取。”
“天下鼠輩皆草芥耳!”
李翊撫須笑道:
“益德在張別駕面前,休要太過逞能。”
話落,又轉頭對張松說道:
“其實吾齊地少見兵戈,但以仁義治人耳。”
張松頷首,應和道:
“……善!吾久聞齊王千歲,仁義著于四海。”
“自到齊地以后,果見此地民殷國富,黃發垂髫,怡然自得。”
“松雖在蜀地,亦鮮少見著如此盛世景象。”
接下兩日,劉備忙于國事,都委托李翊陪著張松,游覽齊國風土人貌。
每到一處,張松都會感嘆這里的繁榮景象。
暗想到底是什么樣的人,才能將這里打理的如此井井有條?
次日,張松辭去。
劉備雖然十分忙碌,但還是抽時間于十里長亭設宴送行。
劉備親自舉酒酌張松別道:
“甚荷大夫不外,留敘三日。”
“今日相別,不知何時再得聽教。”
張松自思道:
“齊王千歲如此寬仁愛士,無怪曹操不是其敵手。”
于是,乃對劉備說道:
“益州險塞,沃野千里,民殷國富。”
“智能之士,久慕齊王之德。”
“若能盡起荊襄之眾,長驅西指。”
“則霸業可成,漢室可興矣。”
面對張松拋來的橄欖枝,劉備卻并未表現出太高的興致。
“劉益州亦帝室宗親,恩澤布蜀中久矣。”
“他人豈可得而動搖乎?”
“寡人不忍奪同宗之基業,向者劉景升為蔡氏所害,吾扶公子劉琦上位。”
“今劉益州坐鎮蜀地,并無過錯,安忍討之?”
“況荊襄之地初定,人心不寧,不宜驟起兵戈。”
見劉備不從,張松再此諫道:
“非是松欲賣主求榮,今遇明公,不敢不披瀝肝膽。”
“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,然稟性暗弱,不能任賢用能。”
“加之張魯在北,時思侵犯。”
“蜀地已是人心離散,思得明主。”
“松此一行,專欲為謁見齊王。”
“今得一見,大慰平生。”
“明公若能取西川之地,然后北圖漢中。”
“最后再盡取中原之地,匡正天朝。”
“名垂青史,功莫大焉。”
“惟明公審度之!”
然而,任憑張松如何苦口婆心相勸。
劉備都不為所動。
“寡人與劉益州同為宗室,并無仇隙,安忍伐之。”
“世人皆知,寡人之大敵,乃曹操也。”
“今不討曹操,而先取同宗,必為天下人恥笑。”
“寡人寧死不為此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