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畢竟是一個純正的古代人,就算不信鬼神,那也是懷有敬畏之心的。
“大王寬心,臣許久不回河北,河北滋生出一堆事來。”
“此次回去,正好一發解決了。”
劉備眼眸一蹙,嘆道:
“……是也,寡人不可沒有丞相。”
“正如河北亦不能沒有丞相。”
與歷史上曹操消化河北之地八年不同,李翊是直接幫劉備鯨吞了整個河北之地,并強行消化的。
劉備知道,李翊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軍功與威望,兼之“袁氏姻親”的身份。
多種buff疊加在一起,強行將河北給撫定下來的。
這離開了一年,河北也是惹出一堆事需要等李翊回去解決。
念及此,
劉備不禁想起幾日前,不少文武大臣,都來勸他征伐西川之地。
理由就是,張松主動來投,今若不取,悔之晚矣。
但劉備作為君主,卻有自己的考量。
戰爭兼并從來不是打電子游戲,指哪打哪。
于劉備而言,必須先克定中原,完全撫定荊州之后,才能去拿西川。
還是那個原因,西川離得太遠,又是天賜的割據之地。
劉備不能隨便放人去打。
他中間有考慮過李翊,他的能力與忠心都沒有問題。
做事又小心謹慎,比關羽、張飛都要合適。
不過李翊剛剛從荊州回來,離開家一年。
劉備又怎好把他派去更遠的西川呢?
更別提李翊三子降生,父子一年不能相見。
以劉備關心屬下的性格,又豈會絕此人倫之道?
當然了,于劉備而言,之所以不選李翊。
最重要的考量,還是李翊已經位極人臣了。
以丞相身份,擁天下九州之首的河北不算完,還能總制燕代地區。
不論是身份上,還是實權上,李翊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。
此前下江南時,劉備為什么選擇諸葛亮?
還不是因為收取荊州這么大的功勞,只有諸葛亮這種沒什么功績的新人才吃得下。
別說李翊了。
哪怕是關羽、張飛、陳登等輩,在齊國哪個不是位高權重?
吞掉江南這么大的功勞,他們吃得下嗎?
說白了,你都是四方將軍了,寡人也只是一個諸侯王。
還能怎么給你封賞?
衛青以軍功起家,官至大司馬大將軍,封長平侯。
是大漢王朝的三軍總司令,權力地位僅次于漢武帝。
這時候衛青其實已經封到頭了。
本來封到大將軍之位時,就差不多到頭了。
結果漢武帝不得不在大將軍前面再冠一個“大司馬”的頭銜。
搞出一個大司馬大將軍的職位來。
就是因為軍功不好消化了。
那么,這時候年輕一輩的霍去病便走上了歷史舞臺。
因為霍去病的出現,幫助漢武帝很好的消化了“軍功”。
而西川也是同理。
可以試想一下,李翊本身就很會來事兒,很得人心。
軍中諸將也都敬服他。
萬一真帶兵打下西川,威望一下子到了頂點。
忽然有人勸李翊在西川自立,李翊將如何自處?
倒不是劉備懷疑李翊的忠心,
劉備也相信以李翊的謹慎性格,不可能會同意在西川自立。
可一旦讓這種事情發生,那么將領之間本身就會產生隔閡。
既然如此,又何必讓自己的手下人難堪呢?
權力的組成,本質上就是人的認可。
一個政治團體的組成,是為了尋求各自的利益,而綁定在一起。
劉備是這個利益共同體的盟主,他需要妥善去處理好每一個人的利益劃分。
如此,便好理解劉備為什么不執著于先打西川了。
不單單是戰略考量,
還有他作為一國之君,需要處理好手下大臣的利益分配。
中原之地,本身就是華夏核心。
不論是自己上亦或是派別人上,劉備都能看得見摸得著。
這種實打實的土地,才是劉備想要的。
……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