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,有廬江妖人左慈,在河北大施符水替人治病。
一時間,河北擁護者極多。
時冀州牧,總制河北的丞相李翊,聞說此事之后。
唯恐河北生亂,星夜兼程趕回渤海。
以張遼、徐晃為首的武官,荀攸、徐庶為首的文官大臣們齊齊出城三十里來迎。
李翊入城之時,左右道旁,仍有百姓簞食壺漿以迎。
看來離開這一年,李翊的民生倒未完全丟失。
可饒是如此,李翊仍不允許有人在他的地盤上滋事。
一經回來,也不敘禮問舊,直接開門見山問荀攸等眾。
“……吾離開河北一年,中有哪些大事?”
荀攸恭恭敬敬答:
“……自相爺去江南以后,河北事務繁多。”
“在下與元直,自行解決了諸多事務。”
“然有不少大事,須等您回來親自解決。”
李翊頷首,又道:
“可撿要緊之事來說。”
荀攸乃條理清晰地,一一向李翊匯報:
“去歲六月,常山大旱。”
“我冀州地,撥錢糧三十萬斛賑災。”
“然郡守謊報災民數目,督糧官以沙摻米。”
“七縣官吏層層克扣。”
“涉案者牽連審、郭兩家大族,涉案官員高達五十余眾。”
“臣等未敢擅決,專等相爺回來處置。”
知道了!!
李翊面色陰沉,冷冷地回道。
左右人都看得出來,李翊非常不高興。
但了解李翊的人都知道,他不高興不是因為這次“貪污大案”的發生。
而是荀攸等人辦事不利,不肯親自出面來處理這場大案。
荀攸性格本就保守冷靜,不愛出風頭。
他肯定不愿意去干這得罪人的事兒。
徐庶倒是有游俠氣,敢作敢當,但他的權力又不夠大。
憑一己之力,一次性也收拾不了那么多人。
等于這些當下屬的,把這個“難題”丟給了李翊。
而遠在徐州的劉備,就更樂意交給河北人自己解決了。
河北人越是團結,劉備對其的掌控力就越弱。
所以盡管李翊離開之時,荀攸等人就已經上報到了劉備處。
劉備只簡單批復了一句:
“……寡人將河北之事盡付李相。”
“李相不在,當爾等自行裁處之。”
荀攸何等聰明人?
當即明白了劉備的意思,于是暫時將涉案人員免職。
專等李翊回來,再交給他老人家親自解決。
這一拖,就是一年。
“去歲冬日,遼東高句驪人侵擾邊境,破我玄菟郡。”
“守將王雄戰死,受傷需撫恤者兩千余眾。”
荀攸接著向李翊匯報邊境事宜。
“平州牧呂布,執意征伐高句驪。”
“護高句驪校尉劉曄苦勸不住,隨軍出征。”
“后得北戍校尉張繡相助,于長白山陣斬蠻將延優。”
“高句驪人大潰,邊患遂平。”
聽到這,李翊皺起的眉頭稍緩。
他把劉曄留在遼東,本意就是為了監視呂布。
所以劉曄的出發點,都是從河北角度考慮的。
而呂布作為平州牧,當然有自行出兵的權力。
只不過李翊向來是不主張優先通過武力解決邊患問題的。
還是那個原因,對外“武功”聽著確實好聽。
但真的太消耗錢糧了,而且收益極低。
像李翊在幽州漁陽設“經濟特區”,最大程度上利用游牧的經濟價值。
這才是李翊所推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