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有獻司馬氏首級者,賞百金,賜田宅!”
一連數日,喊聲不絕。
堡內人心浮動,多有仆從佃戶暗中商議:
“我等本非司馬血脈,何必為其送死”
司馬敏聞訊大怒,親斬兩名欲逃的僮仆,懸首示眾,厲聲道:
“再有惑亂軍心者,殺無赦!”
然士卒皆面有懼色,不敢再提議此事。
魏延、陳到見攻心之計難收全效,便聚帳商議。
兩人都認為想要速取大伾山是不可能了,只能按原計劃打持久戰。
為此,兩人祭出了齊國的大殺器——回回炮,也就是配重式投石機。
這投石機威力雖然巨大,但限制條件很多。
一般只有打大城,且不能速取的情況下才會使用。
陳到謂魏延道:
“此乃丞相所制,一發可摧城堞。”
“只是需平地三十丈,今山地狹窄,僅容五臺。”
“五臺足矣!”
魏延興奮地說道。
商議既定,次日拂曉。
齊軍于山腰辟出平臺,架起五具龐然巨物。
但見:
鐵臂橫空似蛟龍,配重巨石懸半空。
絞盤轉動風聲緊,砲梢揚起殺氣濃。
魏延赤膊上陣,親執紅旗督戰,喝令道:
“放!”
只聽“轟隆”巨響,五塊磨盤大的飛石破空而去。
將堡壘東墻砸出丈余缺口,磚石飛濺,守軍血肉模糊。
司馬敏正在西墻巡視,聞聲大驚,急率子弟兵冒死搶修。
他親抬木石,高呼:
“司馬氏四百年基業,豈能毀于今日!”
族人感奮,婦孺皆負土填墻。
此后每日辰時,魏延必令砲擊三輪。
司馬敏則于砲停間隙,率眾修補。雙
方竟成詭異默契:
巳時,齊軍砲擊,地動山搖。
午時,司馬氏補墻,揮汗如雨。
未時,齊軍搜山尋石,司馬氏加固工事。
正是:
砲石裂空城欲摧,血浸殘垣暮色悲。
稚子負土填骸骨,老翁執梃守家祠。
九重雷霆天威怒,一脈孤忠人事危。
試問山中司馬氏,幾多冤魂為誰飛
戰爭的殘酷性,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。
打到這樣一個階段,沒有哪一方是輕松的。
齊軍利用砲車連轟大伾山二十余日,起初司馬族人尚能咬牙支撐。
那司馬敏每日親巡城垣,見墻倒即補,見壕平即掘。
更命童子傳遞飲食,老婦縫制皮甲,竟將一座荒山守得鐵桶相似。
然人力終有盡時。
這夜三更,
十余老弱趁守軍困倦,竟縋下繩索欲逃下山去,投降齊軍。
……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