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瑩輕掩朱唇,柔聲笑道:
“阿斗,此事不是汝小孩該過問的。”
“聽相父的話,回去睡覺罷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劉禪還似再欲開口。
李翊乃沉聲說道:
“正如你姨母所言,阿若之事不是你該問詢的。”
“你也不必知道。”
哦
劉禪聽話地點了點頭,牽著母親的手唯唯而退,背影頗見怏怏。
袁瑩見狀,乃輕拽夫君衣袖,埋怨道:
“夫君也真是,何故如此厲色以待阿斗?”
“妾觀此子,既知悔過,猶存赤子之心。”
“譬如寒梅,經霜雪而香味愈烈。”
“此非佳兒,孰為佳兒?”
袁瑩對劉禪的品性贊不絕口,她就喜歡這種聽話的孩子。
并且劉禪承認錯誤以后,還不忘初心,關心一下阿若。
一碼歸一碼,說明這孩子品性是不壞的。
李翊負手望月,但見——
云破月來花弄影,風搖燈動玉生輝。
默然良久,方才緩聲嘆道:
“夫人須知,教子如礪劍,過柔則不利。”
“吾對治兒的教育一直很滿意。”
袁瑩黛眉一揚,露出驚訝之色。
“滿意?”
“這孩子脾氣如此倔強,屢屢出言頂撞于你。”
“你反倒還覺得滿意?”
李翊頷首,揚唇笑道:
“治兒雖然性剛似鐵,然自有錚錚鐵骨。”
“其雖與吾抗辯時,言辭激烈,然持之有故,理據分明。”
“足見此子胸中自有溝壑,能擔當,能自立主見,實為佳事。”
“誠非尋常孺子可比也。”
李翊還是很欣賞兒子的骨氣的。
因為他覺得這孩子有擔當,有自己的想法。
并沒有因為畏懼相權與父權,就趕快伏首認錯。
他是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的。
不管這個思考是對是錯。
一個八歲孩童能做到這一點,就令李翊已經十分滿意了。
袁瑩輕輕蹙眉,以手撥弄柳枝,幽幽道:
“妾只恐其剛愎自用,將來自誤。”
“這不是你一直擔心的事么?”
李翊笑道,“經此一事后,吾反倒不太擔心了。”
“哦?夫君此言何謂?”
袁瑩愈發不能理解李翊的想法,感覺他的思路總是與常人相異。
“阿斗秉性善良,又知錯能改。”
“難道這不才是繼承家業該有的品性么?”
李翊一捋頷下胡須,搖了搖頭。
“夫人誤矣。”
“適才難道不見阿斗又來問阿若之狀乎?”
“說明此子并非是真心悔過。”
“其不過是懼吾責罰耳,故早早認錯。”
事實上,從李翊一開始懲罰兩個孩子時,阿斗就已經想認錯了。
只不過李翊一直不說話,一直不問。
他想認錯也沒機會。
待罰磨了兩個時辰的墨后,李翊才開口問知錯沒有。
所以劉禪第一時間就趕緊承認錯誤了。
李翊緩步走到院中,手指一株剛長出來的幼松,說道:
“吾觀治兒如見此松——”
“雖枝干虬曲,然破巖而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