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說張衛在河北傳教,因拒不配合將五斗米教納入官府管控,從而開罪了相府。
相府下達最后通牒,
要么接受河北政府的領導,要么五斗米教徹底在齊國內部禁止傳播。
因為河北地區靠近關中,米教要想從齊國傳入,自然得先進入河北。
然后才是劉備所在的河南地區。
對此,河北片區的米教負責人展開了激烈討論。
內部分作兩派,一派認為米教要想得到傳播,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。
我們不應該和相府作對。
另一派卻覺得,一旦讓官府的人插手,米教的教義就變味了。
它便有了官方性質,這與他們初入河北傳教的初心有所不同。
就在兩派爭執不下之時,張衛忽然開口了:
“諸位祭酒不必再吵了。”
“貧道以為,教不能不傳。”
“河北丁戶百萬,是人口大宗。”
“吾既奉師君之命在此傳教,豈能夠半道而廢?”
一名祭酒當即問,“那師君打算與相府合作?”
“不。”
張衛搖了搖頭,“誠如貧道方才所言。”
“我米教之教義,唯導人向善而已。”
“若附官衙于,則道染吏氣。”
“異日傳經布道,必為其所制。”
“強宣非我之訓之言,此斷不可受!”
一名祭酒又問,“那既不愿相府合作,又要在河北傳教,如何兼得啊?”
張衛站起身來,謂眾人道:
“吾且回雒陽一趟,與師兄商議。”
“期間,爾等只管與貧道保持聯系。”
“相府不會這么快對米教動手的,畢竟河北教眾龐大,相府肯定不忍將之遽爾拔除。”
張衛做出精準的分析,既然李翊愿意妥協讓步。
說明他還是看上了米教背后的教義傳播價值,既然如此,就還有回旋的余地。
“善!師君宜快去快回。”
眾祭酒恭送張衛離開。
后果不出張衛所料,河北官方雖然催得緊,但并沒有采取強制手段,將米教直接拔除。
這期間,留在河北的一眾高級治頭大祭酒,便與河北的行政人員們周旋。
主打一個“拖”字訣,全力為張衛爭取時間。
花開兩朵,各表一枝。
卻說張衛星夜馳歸雒陽。
這里是米教的教會中心。
時值清明,道觀內桃李紛落,張魯正于三官殿前主持“謝罪法會”。
張衛不及更衣,直入內堂。
燭影搖紅間,但見他道袍染塵,額角帶汗:
“師兄,河北李翊欲設'‘民監'于各郡道觀,凡授箓、布道皆需報備!”
“如若不答應,他便禁止我等在河北傳教。”
哦?
張魯眉梢一揚,手指微顫,問,“可有回轉余地?”
聲音如古井無波。
“相府長史甄堯持劍傳令。”
張衛從懷中取出一卷被割裂的經幡,面上猶懷憂色。
“言稱若不應允,便效當年鎮壓太平道舊事。”
見張魯不答,面露為難之色,張衛急道:
“師兄,現在該怎么辦?”
“我等并無武裝力量,斷不是河北官府敵手。”
“如果退出河北,那么齊國之內,都傳不得米教了。”
齊國疆域幅員遼闊,橫跨南北。
兼之齊國內一直推崇的是大國海納百川的包容之風,放棄這樣一塊優良的傳教圣地。
對于張氏兄弟而言,是不能接受的。
嘶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