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翊居主位,閉目養神。
李治與劉禪皆是正襟危坐。
李平卻在一旁,偷扯幼妹李儀的小辮,惹得嬰孩啼哭大叫。
甄宓忙抱過輕哄,麋貞乃笑罵:
“平兒再鬧,罰你抄十遍功課。”
唬得李平趕忙將手收好。
待都坐畢以后,麋貞才轉過頭來問李翊道:
“夫君,是否可以命庖人上菜了?”
李翊點了點頭,麋貞拍拍手。
庖人漸次有序地開始上菜。
劉禪捧食案趨前,李翊親為其布菜:
“阿斗近日習字甚勤,當再接再厲……”
話未說完,忽見侍從捧酒具入,當即擺手:
“撤下。”
袁瑩嘟嘴,“夫君,這是妾新釀的梅子酒……”
李翊正色:“爾等忘吾家訓乎?”
眾人皆沉默不言。
這提到的家訓,就是李翊除了外邊應酬,或者打了勝仗之外。
私下里是滴酒不沾的。
雖然我們常說喝酒傷身,故不暴飲這很合理。
但亦有說法,適當飲酒對身體好。
但李翊不同意這個說法,他認為酒精會加速人體的老化。
并且如果酒醉,也會影響自身的思考和判斷。
往往需要睡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。
可李翊覺得人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,不應該被外物所耽誤,應該每日都提前規劃好。
所以,李翊只在重要場合飲酒。
并且規定平時家宴時,也不得飲酒,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。
當然,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
那就是酒是糧食釀的。
糧食在古代十分寶貴,李翊呼吁少喝酒,也是希望盡量節省一些糧食。
正如劉備入蜀時,遇上大旱,也曾嚴令禁酒。
宴席氛圍一度沉悶,麋貞見此,乃溫言解圍道:
“夫君在外勞心,歸家確該養生。”
李翊頷首,表明自己的看法:
“酒乃刮骨鋼刀,最催人老。”
“平日大宴同僚時,吾方飲酒。”
“卿等可少飲,勿要整日醉生夢死,誤了正事。”
話落,舉起茶盞,以茶代酒,敬眾人道:
“家和之道,不在觥籌。”
“吾愿爾等皆壽考,共見太平。”
眾人紛紛舉杯,還禮。
宴席方酣之時,忽聞階下靴聲橐橐。
只見甄堯汗透重衣,疾趨入內:
“相爺,城外生變!”
李翊手中茶盞一頓,“何事驚慌?”
“前日所頒《辟米教檄》,今有妖眾聚于南門。”
“焚稿毀榜,嚷著要我冀州官府收回成命!”
甄堯袖中落出半片焦黃紙頁,正是被撕毀的官文殘片。
原來,李翊為了打擊五斗米教,不僅開始抓人。
并開始頒布類似于官方通告的文章,對米教進行批判。
說他非法的,破壞公共良序的。
正如李翊當初承諾的那樣,我能扶持米教起來,也能將你一夜之間覆滅。
機會已經給你了,你不抓住,就休怪我心狠手辣。
所以無論是抓人,還是頒布檄文。
都是從精神上、身體上,雙重打擊。
誓要將米教在河北的底子,連根拔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