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這也算是劉備對諸葛亮的政績考核,
因為諸葛亮萬一做的不夠好,還可以重新換人,來得及。
如今諸葛亮才上任幾年,不僅收復了荊南四郡,還穩定了當地的民生經濟。
政績卓越,自然通過了考核。
窗外忽起春風,卷得案上未干的墨跡暈染開來。
馬謖再拜:“恭賀都督榮升州牧!”
諸葛亮卻將印綬輕放案頭,凝視壁上的《隆中對》畫卷。
畫中劉備綸巾布衣,正對李翊長揖及地。
李翊則是青衫磊落,手指案上輿圖。
此畫畫的正是劉備初遇李翊時,禮賢下士,向他請教治國安邦之策的情景。
最終,李翊感念劉備的至誠之心,選擇了出山輔佐。
當然了,此畫是畫師們根據自己的想象,對劉備李翊君臣的初遇進行了藝術加工。
但不妨礙它傳播范圍廣,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。
諸葛亮亦收藏了此副畫卷,掛在衙署的墻壁上,時時勉勵自己。
“幼常,汝可知為何當年李相毅然決然選擇出山,輔佐齊王匡扶漢室么?”
諸葛亮手撫摸著畫卷,出聲問道。
“……呃,不是因為齊王管飯么?”
“噗。”
諸葛亮忍不住撲哧一笑,“此乃李相謙辭,汝如何當的真?”
“李相出山之時,山河黎庶,悉毀兵災。”
“良知仁善,皆沒戰禍。”
“李相正是不忍見此慘狀,才毅然決然選擇出仕,救蒼生于水火。”
“此亮平生所敬者也。”
講到這兒,諸葛亮眼眸流轉,手掌輕撫荊州大印。
“受此印,非為爵祿。”
“但求寰宇清平,黎庶得息肩之日耳。”
“倘后世百姓,在提及李相之時,偶言亮之為民。”
“那么亮便心滿意足了。”
“……使君。”
馬謖心中一動,面對諸葛亮這高尚的品德,他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么好。
“時機已到。”
“什么時機?”
諸葛亮沒有回答,而是回到座上,提筆開始寫諫章。
然后將之交給馬謖,語重心長地說道:
“幼常,可將此諫章交給徐州來使,替我呈報齊王。”
“喏。”
馬謖躬身領命,將諫章交給來使,請他轉交給劉備。
使者領命,星夜兼程趕回下邳,呈上諸葛亮諫疏。
其書略曰:
“臣亮頓首再拜,謹呈王上:”
“秋露既降,江漢澄清。”
“今探得曹操已全據西川,劉璋父子棲我荊襄,此誠天賜良機也!”
“臣觀天下之勢,河北諸州,兵精糧足。”
“淮南之地,水軍已成。”
“荊襄九郡,局勢已定,不復為憂。”
“至于邊關,平、并二州,有馬超、呂布鎮守,胡虜必難為患。”
“周郎近日雖加強了江東的邊防,但亮以為僅憑其現有水軍,也難以突破江淮防線。”
“故江東風煙,亦暫得止息。”
“昔王上憂荊州未附,今亮敢以性命作保——南郡無缺,江陵固若金湯。”
“劉景升舊時臣子,亦紛紛歸心,必不滋事。”
上半段,諸葛亮闡明了當前局勢。
無論是對外的分析,還是對內的分析,都向劉備講清楚了。
對外,曹操已經吞并西川了,再不發動中原之戰。
等曹操在蜀地站穩腳跟,中原就不是那么好打的了。
對內,諸葛亮認為如今內部的局勢已經穩定住了,尤其是他的荊州。
事實上,劉備除了全力備戰,準備糧秣以外。
其實也是在給諸葛亮消化荊州留足時間。
他如今的大優勢局面,可不想猴子掰玉米,掰一個丟一個。
只管穩扎穩打就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