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魏人在背后使壞。”
眾軍官喝酒上頭了,聞得此言,也不顧禮法,紛紛拍案怒喝:
“魏人簡直欺人太甚。”
“請相爺向齊王奏命,發兵剿滅魏賊!”
“……不必了。”
李翊從懷中取出一卷竹帛,舉在手中,展示給眾人。
“齊王帛書在此,命我河北著手準備征伐魏國事宜。”
此言一出,一眾軍官眼睛頓時亮了。
“嘿!好啊,真是太好了!”
眾人紛紛摩拳擦掌,準備廝殺。
他們待在河北數年,一直沒什么機會參與重要的戰事。
此前平定江南的大功,還被諸葛亮摘了去。
當然,就算不給諸葛亮,也輪不到河北人。
因為隔得太遠了。
眼下的中原大戰,河北是一個重要的戰區。
幾乎每一名軍官都有機會上戰場,建功立業。
“齊王讓我準備戰事,其實這幾年李某一直在河北韜光養晦,積攢錢糧。”
“此前鮮卑、匈奴部落叛亂時,公等勸我發兵征討。”
“我下令由鮮卑人、匈奴人自行解決,一來是為了緩和兩地關系。”
“二來也是為了節省錢糧,專為今日。”
話落,李翊沖甄堯一招手。
“堯卿,你來念一念我河北這幾年的積蓄,也讓諸位軍官都聽一聽。”
“喏。”
甄堯應聲而出,手中捧著賬冊趨前。
堂下諸將但見冊頁翻動間,紙沙聲簌簌而落。
“今有黃金十萬鎰,粟米一百五十萬斛。”
“戰馬五萬匹,鎧甲斗具一萬副。”
甄堯嗓音陡然提高:
“另有李相連弩五千張,霹靂車兩百乘。”
“常山、鄴城、河間可動員人馬,約八萬人。”
這是李翊上臺后,布政河北的全部積蓄。
其中,最令李翊感到自豪的還是黃金儲備。
因為李翊本就是商賈出身,對黃金有著偏執的熱愛。
不論古今中外,它都是絕對的硬通貨。
所以李翊嚴格控制黃金外流,甚至下令眾世家豪族,陪葬品必須減少黃金的下葬。
需要用其他物品來替代。
靠著李翊的努力,整個河北的黃金儲備已經高達十萬鎰了。
要知道,整個大一統的漢王朝,黃金儲備也就六十萬鎰。
等于李翊只用幾年時間,就湊齊了全國六分之一的黃金。
這些數字,本來是除相府核心人員之外,不對外公開的。
只是如今劉備正式提出要開始征伐河南了,出于提振河北將士的信心,李翊也將這些信息給公開了。
饒是心里早有準備,眾將士還是忍不住輕咽口口水。
感慨這治國的學問,簡直比打仗高明太多了。
他們平時演兵習武,擠破腦袋也想不出,李翊是怎么做到幾年時間籌備這么多錢糧的。
這難道就是經濟特區的威力嗎?
這個數字的報出,也是狠狠地打了此前反對搞經濟特區人的臉。
畢竟經濟特區頒布了特殊法律,捍衛了游牧民族的權益。
游牧民族第一次能夠在漢朝境內與漢人擁有平等權利。
這是此前從來沒有的。
只是如今見識到了經濟的飛速發展,此前反對的人都默默地閉上了嘴。
“我河北之地,供養二十萬大軍,亦可支兩三月。”
“況淮南、徐州、荊州皆是富庶之地乎?”
李翊正式闡明自己的觀點。
“齊王之所以下令,讓各地長官,自行籌備。”
“即是怕我等短時間內湊不齊足夠的兵員與錢糧。”
“如今諸公都看見了,我河北錢糧足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