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故臣等議定策略,令各郡‘五丁抽三’,強征壯卒。”
“盡起府庫錢帛,購胡馬、募死士。”
“預征三年賦稅,以充軍實。”
“然此策亦有隱憂之患,強征易生民變,漢中前鑒猶在。”
“糧盡恐釀兵禍,官渡舊事可證。”
“縱勝亦難善后,恐如項籍巨鹿故事。”
“此存亡之決,若行此策:”
“勝,則元氣大傷,十年難復。”
“敗,則河南盡失,社稷傾危。”
“臣等智短,瀝血以請,唯明公圣裁。”
“惇臨書手顫,墨漬滿絹,伏惟鈞鑒。”
“建安十四年五月,征東將軍夏侯惇頓首。”
……
曹操得夏侯惇書,立馬回手諭批復道:
“卿議甚善,可速行之!”
“齊虜挾眾六十萬來犯,若不行非常之策,何以擋其鋒?”
“勝,則雖傷民力,猶勝養寇。”
“敗,則棄河南而守關中、西川,未為絕路。”
“縱使兵敗,亦當焚倉廩、毀城垣、徙百姓,使河南千里無雞鳴!”
“齊人縱得之,不過空土,必為放血之槽,耗其國力!”
“大業存亡之際,何惜小民?速辦勿疑!”
“魏公操手書。”
……
不得不說,曹操還是相當狠辣的。
僅從戰略上講,曹操此次做出的判斷,是非常符合他自身利益的。
在曹操看來,通過這種爆兵戰略。
如果我們贏了,當然最好。
就算是傷民傷財,那也比壯大齊國這個對手強。
如果我們輸了,那么失去的也只是河南。
我們還有關中,還有西川,并非沒有退路。
況且即便打輸,那也要把河南變成一片狼藉。
給齊國種下放血槽,以削弱他們的實力。
夏侯惇得曹操手諭,末端還看見曹操批復了這樣一句話——
“另著摸金校尉盡啟漢陵,發丘中郎將搜掠冢祠。”
“金玉充軍實,銅鐵鑄箭鏃,絲帛賞死士。”
“凡齊兵將至處——”
“掘地三尺,片瓦不留!”
盜墓算是曹魏的傳統藝能了。
早在曹操發跡之初,曹操就在軍中首創了“盜墓辦公室”。
最著名的當屬曹操掘梁孝王的墓,這讓曹操發了筆橫財。
但其實早在曹操伐徐州時,就曾沿路掘人丘墓。
使得先人尸骨散于道路,招致天怒人怨。
不過這些行為,確實實打實給曹軍帶來了海量財富。
如今曹操想著河南之地反正都不一定保得住了,就讓夏侯惇重新組建發丘中朗將與摸金校尉。
指標是什么呢?
就是曹操說的,“凡齊兵將至處,掘地三尺,片瓦不留!”
沒錯,曹操的意思就是把能挖的都挖了,不要給齊人留任何東西。
夏侯惇望見那“片瓦不留”的四字后,立刻開始執行命令。
率虎豹騎親族催督將領們,加快行動的步伐。
他們僅在河南地區動員,效率理論上是要比齊國高的。
所以即便他們是后發,應該能夠趕上齊國的動員速度。
濮陽城門下,黃發垂髫皆被驅至廣場。
縣吏持簿唱名,聲如裂帛:
“五丁抽三!殘戶亦出二丁!”
一名老農趙五跪地叩首,磕頭如搗:
“將軍,老漢三子已戰死兩子……”
“僅存幼子耕田,懇請將軍開恩。”
話未畢,督軍鞭已呼嘯而下,脊背頓時皮開肉綻。
其幼子趙阿蠻被鐵鏈鎖走時,老農撞死在了征兵柱上,血濺魏字軍旗。
汝南村落,曹卒挨戶搜人。
就連老嫗也不能幸免,被帶去軍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