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上也是久經戰陣之上,難道在下邳待久了,忘記戰場之上是何種情形了么?”
劉備一時默然,從前他打仗時,還真沒這般心痛過。
難道說是因為他當了齊王之后,習慣了“君父”的角色之后,也見不到子民互相殘殺?
念及此,劉備忽然開口:
“子玉,陪寡人走走罷。”
“……喏。”
殘陽如血,劉備與李翊策馬緩行在戰后戰場上。
馬蹄不時踏過折斷的兵器,發出沉悶的聲響。
遠處民夫正在收斂尸體,空氣中彌漫著血腥與焦土混合的氣息。
“每經一戰,便多添無數孤兒寡母。”
劉備望著被抬走的尸首,眉頭深鎖,“這亂世何時才能終結?”
這個問題,其實很難回答。
劉備身邊還跟著簡雍、陳宮等名士。
但面對劉備的詢問,大家都沒辦法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來。
劉備微微一笑,問身旁李翊道:
“子玉,這亂世何時才能終結?”
同樣的問題,劉備剛才有些像是喃喃自語。
此刻,卻是直接點名了。
“就在今天!”
“就在今天?”
“就在今天。”
……
一陣歡呼聲隨風傳來,隱約可辨“齊王萬歲”、“相爺千歲”的呼喊。
李翊忽然勒馬,趁勢問道:
“大王可聽清將士們在喊什么?”
萬歲一詞,本是百姓慶祝時的祝詞。
但在武帝時期,將之變為了皇帝的專用名詞。
但在一般情況下,除皇帝之外,民間仍然可以用“萬歲”一詞。
它并不具有絕對的強制性。
比如伏波將軍馬援勞軍時,就有,“吏士皆伏稱萬歲”的景象。
漢朝諸侯王在非正式禮儀的場景中,也是可以稱“萬歲”的,因為其尚未被法律壟斷為皇帝專屬符號。
可饒是如此,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,劉備這樣一個“敏感身份”的環境下。
軍士們下意識喊出“萬歲”的口號來,就顯得有些不同尋常了。
劉備聽出了李翊的話外音,神色微動:
“將士們得勝心喜,一時忘形罷了。”
“非也。”
李翊目光灼灼,“‘萬歲’乃天子專稱,如今三軍自發高呼‘齊王萬歲’,此乃天意民心所向也。”
此話一出,身后的簡雍、陳宮、王朗等輩無不身軀一震,下意識屏住呼吸。
無不對李翊感到佩服之至。
太勇了。
只能說真不愧是李相爺,在齊王面前什么話都敢說。
反正,換作是他們三人當中的任何一個,都是不敢在天子尚在的情況下,把這種話如此明目張膽地說出來的。
但李翊就是這樣的漢子,他就是說了。
這是一次大膽的試探!
此刻,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劉備身上。
顯然,這種事就是需要看當事人的態度。
但不管如何,以李翊與劉備之間的關系,都不會對二人造成任何影響。
只見劉備緩聲開口,正色說道:
“眼下當以討賊為重,豈可妄議其他?”
李翊輕笑一聲:
“昔日光武中興,亦是從‘蕭王’起步。”
“今主公上承漢室正統,下順黎民期盼,處中國以臨萬邦。”
“進位之事,實乃水到渠成。”
既然氣氛都渲染到這個地步了,李翊干脆直接挑明了看看劉備的態度如何。
畢竟此次中原大戰的政治目的,就是這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