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,末將明白了。”
二人商議已定,便教軍士收拾行裝,說是準備撤軍了。
寨中將士聞得撤軍命令,無不歡騰。
喜悅之聲,傳遍全營,都在那里歌頌劉備恩德。
劉備被眾人驚擾,出營來看,見大小將士都在那里慶祝。
詫怪道:
“我軍方敗,軍士不憂反樂,何也?”
簡雍乃回道:
“因王上下了撤軍命令,將士思歸,聞得此令,自然欣喜若狂。”
劉備愕然道,“寡人何曾下過此令?”
于是便問簡雍,這話是誰傳的?
簡雍回說是龐統。
“士元?”
劉備眼波流轉,不禁想起龐統白日為自己擋箭之事。
細細想來,士元在并州去歷練已有數年了。
確實積累了不小的資歷。
這些年他一直把目光放在諸葛亮身上,似乎忘卻了自己身邊還有這么多璞玉。
“叫士元來帳中見我。”
劉備撂下這句話后,便轉身回到帳中去了。
簡雍很快便找到龐統,問道:
“莫非王上下令撤軍一事,乃是鳳雛先生自作主張?”
“是如何,不是又如何?”龐統笑著問。
“嗐,倘若是,汝膽子可真不小。”
“縱是李相爺亦鮮少越過王上擅專,汝乃相爺后生,安敢為此?”
“相爺鮮少,便是有。”
“機會擺在眼前,而我不能不取。”
“什么機會?”簡雍一臉茫然地問。
龐統笑而不答,直接去見劉備了。
齊王,王帳。
“……士元來了。”
劉備也不抬頭,筆尖在竹簡上批著軍務,“坐。”
龐統趨步入內,向劉備見禮。
“士元跟了寡人多少年了?”劉備突然問。
“自隨叔父于襄陽投徐州來,至今已十三載矣。”
龐統平靜地回答道,似乎完全沒有擔心過劉備會問責他擅傳軍令一事。
“在并州呢?”
劉備又問。
“整十年。”
龐統喉結滾動,“統受李相爺囑托,蒙王上恩典,調任并州別駕,而來十年矣。”
提到并州的履歷時,龐統的語氣更顯從容自信。
因為十年的背后,是龐統一步一個腳印,腳踏實地的走出來的。
“十年了……”
劉備的筆尖終于落下,不禁抬頭慨嘆:
“人生能有幾個十年?”
“汝能在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扎根,足見士元之沉穩。”
劉備無奈地笑笑,搖了搖頭。
從前,他總是先入為主的把諸葛亮當成是李翊的代餐。
于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培養他,拿荊州出來捧他。
希望將來能夠自己的兒子,也留下一個青春版的李翊。
現在看來,自己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。
竟耽誤了一個同樣出色的后輩近十年的青春歲月。
但這也怪李翊太過優秀了。
正所謂,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云。
有了李翊珠玉在前,后來的諸葛亮、龐統、徐庶等人再是優秀,又能在劉備心中掀起多大波瀾呢?
劉備選擇了諸葛亮,是因為他跟李翊很像。
豐神俊朗,溫潤如玉,有雄才。
而相貌質樸憨厚,性格又更加激進的龐統,在與諸葛亮的競爭中天然地就處于劣勢。
臥龍鳳雛雖是齊名的雄才。
但二人性格與行事風格大有不同。
諸葛亮謙虛溫潤,是一個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