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十七年正月,開春。
由于漢中戰事不利,劉備為減少損失,草草結束戰爭。
攜疲敝之師,返回雒陽駐扎。
至于其余作戰部曲各自到軍需官處,領了賞錢,返鄉休養。
兵士領了賞,怨言這才休止,各自謝了恩。
回家去也,不表。
但劉備卻并未率本部徐州部曲,回返下邳。
他不僅自己沒有回返,還傳令給李翊、關羽、張飛、陳登等一眾大員,告訴他們也不必著急回返各自的領地。
給出的理由是,雒陽是漢朝舊都,齊國一直以復興漢室為己任。
既然諸位都是國中大員,來到此圣地,就該好好瞻仰學習一下。
于是,一眾封疆大吏,暫時留在了雒陽。
期間,平日天各一方的舊友,也得以在此刻重聚。
如陳登、李翊,關羽、張飛。
大家閑暇之時,便去交游伙伴,平野縱馬,倒也難得過了幾天清閑日子。
直到二月末。
距離漢中之戰結束,已經過去一個月。
也就是齊國基本從戰敗的陰影中恢復了過來。
事實上,劉備一直有意淡化漢中之敗的影響。
他對外宣稱的也是,漢中只是他不想要了,讓給曹操。
而不是自己敗給了曹操。
這個理由完全說的過去,畢竟定軍山一戰,劉備雖然傷筋動骨。
但手上依然有八萬大軍,并沒有真正被曹操擊敗。
盡管當時士氣低迷,繼續打下去有全線潰敗的風險。
但劉備及時止損,便能夠以此為借口,堵住外界議論的嘴。
這日,劉備在陪伴諸臣游獵之時,忽然對李翊說道:
“雒陽乃漢家舊都,今既光復,豈可使天子久居偏隅?”
李翊當即會意,朝劉備一拱手,說道:
“王上圣明!臣即遣使迎駕。”
李翊當即以丞相身份修書,直接向地方下達命令。
令侍中孔融將在青州臨淄避禍的迎天子,奉迎還都。
為確保萬無一失,又命司徒王朗、御史大夫華歆同行。
二人領命,即奔青州臨淄去了。
時關羽不在,孔融暫領青州事。
其正于府中與孫乾對弈,忽聞侍從來報:
“王司徒,華御史到了。”
“哦?快請快請!”
孔融對王朗、華歆比李翊都還要尊敬。
因為這二人是漢朝老臣,又是德高望重的名士。
跟孔融是一個士人圈子的,所以孔融很尊敬、喜歡這二人。
城門外,王朗的馬車剛停穩,華歆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車。
兩人風塵仆仆,官服上還沾著春露。
“文舉兄!王朗拱手,“別來無恙否?”
孔融還禮,“景興兄,子魚兄遠來辛苦。”
華歆直入主題,“陛下近來可好?”
孔融嘆了口氣,有些無奈地攤了攤手:
“陛下自到青州后,終日閉門讀書,鮮少見人。”
“那正好。”
王朗從袖中取出詔書,“齊王請陛下還都雒陽,重修漢室宗廟。”
嘶……
孔融聞得此言,當即也興奮不已。
乃與孫乾主動引二人一同前往行宮,拜見劉協。
入殿行禮過后,王朗恭敬地呈上詔書:
“齊王思念陛下,特命臣等迎陛下還都雒陽。”
劉協沒有接詔書,反而問道:
“雒陽……現在是什么樣子?”
“回陛下。”
華歆上前一步,恭恭敬敬地行禮。
“齊王已命人重修宮室。”
“德陽殿、白虎觀都在重建中。”
“況且陛下縱有所需,木石磚瓦,亦克日可辦。”
“宮室營造,不須月余。”
“還請陛下放心,齊國巨富,一定能在陛下圣駕到雒陽前營造完成。”
劉協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脖子上的魯班鎖,不知為何,竟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句:
“這些宮室當真是為朕修建的嗎?”
此言一出,王朗、華歆、孫乾、孔融等一眾大臣皆是臉色一變。